北京是古今文化结合得最完美的城市

我的一些论文投稿经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10 10:05:11/ 个人分类:文献

博士毕业也已经快一年了,理理我经历过的所有论文投稿,说说其中一些投稿的过程。为了说明一些问题,我不按时间排序了,打乱着说

下面用到的简称:
CPL:Chinese physics letters,国内较好的英文杂志
JFM: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专业顶极杂志
POF:Physics of fluids,专业顶极杂志
EJP: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一般SCI

1) 最早是还在国内的时候,05年投的一篇中文《计算物理》。我用latex写的文章,结果不仅导师因为改不了我的文章而不高兴,杂志还不允许latex投 稿。无奈之下只好打印了邮寄过去。评审时间还行,不算太慢,审稿人提了几个跟我的文章没什么关系的无聊问题就接收了。稍后一点时间投了一篇CPL。导师觉 得我当时英文还太烂,就帮我写了全文。CPL评审非常的快,而且回复的时候居然一个意见都没有就接收了。这两篇都是硕士生期间就已经接收的,当时给我的感 觉就是发文章也挺简单的。但直到后来自己投了好几次CPL被据之后,才觉得当时这两篇被接收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国内和我同行的专家太少,审稿人可能都没怎 么看明白文章,这时看在导师的名头上就接收了。

2)接着上面的评论,说我自己后来投CPL的经历。后来到了法国之后导师对发表论文极度不 热心,导致论文根本投不出去,实在无聊就自己写文章投着玩。不是曾经在CPL上发过吗,CPL的文章不是很短吗,于是我在一年内投过三个不同主题的短文, 从内容上看我都相信比我以前发过的那篇要更有创新性的,岂知全部被据。我总结这段时间的投稿历史,首先我自己态度确实不认真,这些文章写得不够专心,虽然 内容是够创新的但自己写得不够清晰;所以审稿人也因为一些小问题把我据了,比如我有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假设没有仔细说清楚;另外,CPL是有时效性的杂志, 基本上不给什么大改的机会,有一篇文章两个评审人一个接收一个据,结果直接据了,我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我没挂导师的名字,这个确实还是应该有一点作用 的。

3)接着上面,顺便说一下我自己投EJP的一个comment文章。有天无聊翻文章,发现EJP的一个letter全篇就是通过两个 公式推出一个结论公式,但就这么三个公式还是错的,于是我就写了篇comment去。结果审稿人承认那个是错的,但觉得错误不大,不够发comment。 他说的也有道理,因为虽然原文的公式整个错了,但凑巧结论还是对的。

4)接着说两个顶极杂志的文章。一个是我第三作者的JFM,硕士结束 的时候投出去可是折腾了一年多才接收。这篇文章我对具体的投稿过程不了解(国内导师投的),但知道审稿人提出了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最后我们妥协了,修改 论文以后才得以通过。另一个是第一作者的POF,投出去之后3个月收到审稿意见,两个评审人一个非常赞成发表,一个强烈鄙视,好在编辑大概觉得文章还有一 些价值因此给我修改申辩的机会。于是我们又做了很多工作,做了大改之后再提交,哪里知道评审人仍然是该赞成的赞成该鄙视的鄙视,鄙视的理由还是差不多,觉 得我们的申辩不够说服力。最后编辑拍板(编辑也是行家),他觉得第二个审稿人过于挑剔了,提的那些问题并不是我这个文章能解决的,因此再做了一点点小修改 之后直接录用。这两篇文章的评审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懂行的专家,文章发出去也发得爽,就算结果是被据也据得自己没话说。

5)然后说我自己投的另一个核心期刊,从投出到接收共18个月。第18个月的时候我收到邮件说接收了,一点审稿意见都没有。结果居然快出版的时候,编辑又给我发信说有几个审稿意见要让我改……

6)再说我终于挂上导师名投的另一个国内英文杂志,接收倒是也挺快,但一点审稿意见都没有就直接接收了。文章的第二作者都非常诧异,我告诉他说,中国杂志经常不给意见就接收的,很正常……

挂 上这么多,似乎可以比较比较国内的杂志和国外的杂志,确实还是有些区别的。在国内杂志上发表文章似乎总有点“憋屈”的感觉,就好像一个拳头出去打到了棉花 一样,要接收还是要据似乎都不完全是因为文章本身,而是因为其他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现在还有一个中文文章和一个英文文章在审,非常希望审稿意见是有价 值的,不要总是这样了……

TAG: 投稿经历论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