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14 14:14:48

  自从两种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安全证书被批准后,无论是转基因玉米还是转基因水稻的知识产权问题,都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其关注的动机有两大类:一类是担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后,专利权控制是外国人手里,中国的相关产业出现被动局面,受制于人,从关注产业发展的角度希望中国能够产业化发展自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作物;一类是以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遭遇“国外专利陷阱”,扯起中国的13亿人吃的每一粒大米都要向外国知识产权人缴纳专利费用这样的弥天大谎,以达到阻碍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的目的。

  我们从中国转基因棉花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问题确实是一个产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自主发展的关键。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的转基因棉花研究刚刚起步时,美国的岱字棉迅速占领了我国转基因棉种市场,为此在中国专门成立了两个经营转基因棉花品种的公司在河北的是冀岱公司,在安徽的是安岱公司。但中国的科学家并没有为这样的国外品种的进入而懈怠,而是奋起直追,很快培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转基因棉花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很快,国产棉花以其更优良的品质和抗性获得了广大棉农的认可,迅速占领了中国的转基因棉种市场,收复了转基因棉花种子市场。岱字棉除了安岱公司还在经营之外,冀岱公司转为经营国产的棉花品种了。

  经过专利检索我们发现:世界范围内申请转基因水稻专利的国家前三位的是日本,中国,美国。中国最近5年来申请量明显上升。在中国的转基因水稻专利申请中,中国申请人占整个国内转基因水稻专利申请的比例在90%左右。在整个申请转基因水稻专利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并非美国。而我们也知道,由于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严格管理控制,从专利到品种,再到审定的品种、种子,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知识产权的转化率高低,是投资者是否愿意进行研发投入的关键。由于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时间太长,以致于在中国企业多不愿意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发投资。而从中国申请专利的申请人的身份也表明了这一点,拥有转基因水稻专利的申请人,企业以及企业和个人合作申请的总比例占整个申请比例的不到10%,这说明企业不愿意承担科研投资风险,而更愿意购买成熟的知识产权成果。

  著名的知识产权学者吴汉东老师说过,竞争优势来自技术优势,而技术优势的前提是产权优势,产权优势只有产业化才能变成产业优势。中国拥有再多的知识产权,不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其产业竞争力很难提高。我们在转基因水稻技术上已经拥有世界范围内的优势,要想具备真正的产业竞争力,关键还是产业化发展。转基因水稻产业,应该是外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对于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


TAG: 产业化知识产权转基因作物

hongjingzi 引用 删除 hongjingzi   /   2010-04-14 15:57:10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