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研究生们(二) 从一句谚语谈研究生培养中老师和学生的作用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11 11:31:01/ 个人分类:学生与导师如何选

  无论是当老师的还是当学生的一定听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谚语或者说俗语。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大家对它的理解恐怕会有不少差别。

  爱说这句话的老师是想激励学生自己要努力。学生听到这句话,恐怕会有人认为,这是不是老师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我想打个比方说明我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理解。虽然用到的只是中学入门的物理知识,但考虑到我的物理基础比较差,万一露怯了,还望各位原谅。请大家更多地体会我要比喻的意思。

  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考入师门时自身的素质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可以比作物质运动中的初速度。老师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是可以比作加速度的作用。好的老师通过恰到好处的点拨和严格的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加速度更大,一般的老师则稍逊。用数据打个比方,如果学生的初速度为1,一般的老师让学生加倍可以达到2,而好老师有可能让学生翻两番达到4。这说明老师的指导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学生的初速度,一个初速度为1的学生被老师教导后速度可以达到4,但同一个老师教育初速度为0.5的学生只能让他速度达到2。这与初速度为1的学生被一般的老师教育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学生的作用各有各的权重,而且也会因导师和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异。不过,如果学生初速度为0,或者只有0.1,就算是再有本事的老师要把他调教到1,恐怕也是难以办到的。

  让我们再继续这个数字游戏。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学生的态度则扮演了一个正向或反向作用力的角色,也就是增加或减少上面所说的速度。虽然当年中国足球的主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高论有失偏颇,但我认为学生的态度确实提供了助力或阻力。假设两个学生拜入同一师门,一个初速度为1,一个0.8,有差别但不算特别大,在理想状态下同一老师调教的结果,应该分别达到2和1.6;但初速度为1因骄傲或者懒惰形成了阻力,给他的理想运动状态打了八折,结果就只有1.6,这已经和另一个初速度较低但态度端正的学生没什么分别了。假设是那个初速度本来就只有0.8的人态度还不端正,那么他和初速度为1的同学相比,经过几年学习后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还没有考虑导师的因素在里面。导师通常喜欢好学生,聪明又勤奋的毫无疑问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老师给他“吃小灶”甚至有点偏心也不奇怪。其他学生也不必因此愤愤不平,毕竟大多数老师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圣人(虽然老师在理智上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但情感会让他偏心),老师的好恶肯定会影响对学生的指导。这样,即使是两个初速度均为1的学生,一个获得了全部加速度可以达到2,而且还因为老师的额外关照和指导又增加了20%,达到2.4;而另一个因为自己不认真甚至偷懒的不良态度已经打了八折到1.6的学生,又因为老师指导不够尽力而进一步下降。这大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入学时同学之间水平相差并不大,而上了几年学后差距会很大的原因。

  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只有研究生和导师都努力,才有可能出现最佳效果。如果一方不努力效果肯定要打折扣,双方都不努力后果堪忧。

  科学网上已有不少关于师生关系讨论的文章。我拜读了一部分,也从中看到大家一些有趣的想法和说法。总的感觉是,由于大家处在不同的位置,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相差不少,因此产生了矛盾。那些能够比较坦诚同时又不偏激的观点,有助于沟通而非挑起对立的观点,显然更受欢迎。对此我感到很欣慰,毕竟大多数读者是科研工作者,能够以比较理性的眼光看待差异,并且愿意与观点不同的人沟通。

  我自己做过九年学生(从本科算起),也做过九年的老师(从01年带第一个学生算起)。回望过去,我也看到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在做学生时,虽然老师对我们很好,但我一度也为这样的观点困惑过--“为什么是学生在辛苦地工作,最后成果却主要归功于老师?”。后来逐渐明白老师的贡献确实比学生大。这倒不是我自己做导师后才开始为老师一方辩护,即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而是在和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人讨论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的。其实学生的小成果也就是论文,老师通常都给予学生第一作者的位置(至少我的老师如此,我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这已经肯定了学生的贡献。当一个跨越数年甚至十多年的成果完成,要确定贡献大小时,想想从发现新颖的课题、寻找资金支持、挑选合适的人员做课题、把握进展方向,还要参与具体试验(无论是动脑还是动手),难道不都是老师对这个课题的贡献吗?平心而论,我们哪个学生能够起到和老师一样甚至是更重要的作用呢?其实对于我们这种时间跨度很长、需要大量积累的药物研究成果而言,师生的贡献还是容易比较的。但是,对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具有突破意义的科研成果而言,就容易出现争议,甚至有老师霸占学生成果的可能,这种情况即使对那些诺贝尔奖得主而言也不例外。科学界固然不是清明世界,不过做学生的也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毕竟绝大多数老师是正人君子,也从他们的前辈那里继承了良好的传统。就算少数人为师不尊,还是会有舆论予以谴责,有机制予以纠正的,特别过份的还可以诉诸法律。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西方谚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即“自助者天助之”。我相信凡自强自助的学生,老师助之,天亦助之。


TAG: 培养研究生老师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