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

普通高校研究生无试验可做的尴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4 11:22:57/ 个人分类:青年教师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首先就题目声明一下,第一要看专业,因为只有部分理工类的学生才涉及到要做大量的实验来获取原始的数据,文史类专业的以及理论数学等少数理科专业自然就不需要做什么实验,一张纸,一支笔,一个电脑,足以完成硕博期间的任务。所以我所说的无实验可做是指那些理工类:如环境,生物,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学生。第二要看学校,之所以说普通高校,因为像清华、北大这样的既不愁申请不到国家课题,又不愁联系不上公司合作、赞助的学校,是不能划分到“普通”这个词的范围呢。这里所说的普通高校是指那些学校地域环境不好,地方经济不够发达,却又申请不到国家大的项目课题的一些高校:比如大多数非北京上海等地的211高校,以及部分的985高校(有钱的几个大家都知道)。

  普通高校学生缘何无实验可做呢,我所想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吧:

  第一,没钱。大家都知道,理工类实验都是烧钱,这也是为什么环保,航天,化工类的项目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万的,而法律文史类的能申请到上十万的项目就是惊天动地了。因此,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不是不想做实验,很多的实验根本无法开展。没钱就没有好的仪器,没钱就无法买好的材料,没钱就不能给学生补助。所以做试验、搞科研,钱永远是王道。

  第二,人多。大家都知道高校里招生制度和科学院里面的招生制度大不相同。科学院的情况是导师很多,但是研究所每年有招生的限定名额,所以分配给每个导师的学生很少,基本是硕士一到两个,博士两到三个。而高校就大不相同,由于博导硕导数量有限,可高校每年规定的招生名额有远远高于科院系统,所以就导致一个博导可能每届要带七八个硕士,四五个博士,这样加起来一个博导总共要带三四十个学生。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一个课题几十个人做,只能是硕士给博士干活,博士给老板干活,每个人做的东西自然也很难成体系。赶上没有项目的时候,只能是有什么做什么,就目前的基础,就目前的仪器和材料,所以要突破,要创新,太难。

  没钱,而且人多,自然而然就无实验可做。

  普通高校学生就无实验可做尴尬的对策:

  第一,兼职实习。普通高校相比科院最大的不足就是经费不足。可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科院的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充裕的时间,既然不用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泡在实验室,那么就可以去外面寻找一些兼职实习的机会,既可以锻炼业务能力,也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就环境专业而言,很多同学在研二研三,或者博二博三的时候大部分区环保公司或者环境监测站之类的单位去实习,这样就解决了高校里面试验条件及材料的不足,同样还可以得到一些经济上的补助,所以已成为一种趋势。

  第二,联合培养。普通高校学生的另一个趋势就是去一些有钱的试验条件相对优越的单位去联合培养,比如中科院,清华,或者也可以选择出国。这样不仅解决了高校学生无实验可做,不好发文章,毕不了业的尴尬,也可以解决科院系统人手短缺,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的问题,所以在前两年大批的高校学生来科院系统联合培养,有的甚至联合培养的学生比自己招的学生都多。可是随着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补贴的大幅增长,中科院对联合培养学生的补助却一直未相应的增长,这样也导致联合培养的学生数量有所下降。想比,谋求出国成为了另一条捷径,这样既可以拿到不菲的补助,也可以贴上留洋的金光,所以成了联合培养学生的首选。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TAG: 研究生普通高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