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

与学生聊读书的总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25 09:37:38/ 个人分类:青年教师

信息与网络时代,知识更新太快,要读的书也浩如烟海,因此读书的方法决定了读书的效率与效果。
       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和新研究生都要去获取专业知识,虽然说知识量越多不一定能力越强,但要想具有较强的能力,获取足够的知识是必须的!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是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的。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不太会读书,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但收效寥寥。下面是我经常给他们的一些读书建议:
(1)一定不要忽略“序”、“前言”、preface。从与学生交流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实一本好书的“前言”非常重要,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要认真读,而且要反复读,要结合书中主体内容读,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掌握该书的主题思想。
(2)认真研读“绪言”、“绪论”、introduction. 这也是常常被不会读书的学生忽略的内容。其实这是一本书的“灵魂”,不掌握其灵魂,如何掌握一本书的要旨呢?常听学生说读完书后,把握不住重点或不知道重 点,原因就在于此。其实一本好书,作者一定会在“绪论”里告诉读者“为什么写这部书”或“系统介绍某个方面知识的意义”,进而提纲挈领地告诉读者该书涉及 到的某方面知识、技术的“历史与现状”,所有这些都为掌握该书精髓指明了方向。有了“灵魂”实际上就是把握住了一本书重点内容的脉络。
(3)不可忽略的“目录”。目录不仅仅是告诉读者“哪部分内容在多少页上”,更重要的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骨架”。掌握目录就是洞悉了整部书的结构与构造,相当于一个完整建筑的结构与布局,难道不重要吗?不少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仅仅把“目录”当成“索引”。
其实,一本书,琢磨完这三部分,一般读者心里会有了很深刻的总体感觉,而且似乎感觉已经了解很多知识——就是“不求甚解者”常有的状态,你甚至可以在不太严谨的场合白话几句,但是只要一较真就“露馅”了。所以还有继续下列几点:
(4)先看有用的,再看感兴趣的。 专业书籍,大多是为用而读,所以要以尽快的速度读完或“找读完”这些内容。然后再“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什么要“先有用后兴趣”呢?人们的兴趣一般 与自己掌握的知识有关,知识越多产生兴趣的方面越多。一本新书,一开始读者感兴趣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随着掌握书中知识内容的增加,兴趣可能也会增加;感 兴趣的东西越多也会对“有用知识”产生新的认识,会发现更多“有用的内容”。如此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后一本书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尽收脑海喽!
(5)不要死死盯住看不懂的内容,可暂时放过。 看不懂的内容容易使人丧失信心、减弱斗志,甚至停滞不前!另外,“能不能看懂”主要取决于知识量与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也与知识量有关。随着反复阅读的进 行,某方面的知识量与理解能力都在提高,第一遍看不懂的内容第二遍可能不是问题——人们常说“书越看越薄”就是这层意思。
(6)读一本新书,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周。人们对一本书的“新鲜感”一般不会持续3周以上;另外人们在从事任何活动时,都会产生某种“疲劳”。如果阅读速度太慢,新鲜感没有了,开始疲劳了,还没有看到书的一半,谁还能坚持下来呢?如果强迫自己非常“痛苦”地读下去,其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需要尽快掌握其要旨。
(7)对于整部书来讲,3周内稍慢速看一遍不如稍快速看三遍效果好,快快乐乐读书一分钟好于痛苦读书数小时
最后,如果您觉得俺说的不对,欢迎提意见或拍砖;如果有一条有益俺也不虚写此文。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红外光谱



TAG: 学生读书总结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