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创新能力的随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30 10:50:28/ 个人分类:科研工作者

  关于提高创新能力随想

  1.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的智商往往不够用,有时候意外的,不能被接受的东西往往正确,波粒二象性,量子非局域性,因此要学会异想天开,挑战权威。我们是应当尊重事实,而不是科学、社会的固有观念、自己的成见,抑或我们所认为的逻辑。而且现在的确许多东西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却惊人地正确。人总是习惯于一种固有的思维,对于新的事物,新的理论总是难于接受,但是,世界的本性或许在于它的自由和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必然的、应该的、固定的东西往往却不是如此,所以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生活在一个时空受限的时间,生命长难过百年,虽然周游各地,但是却少有人出过地球,虽攫取各路信息,但是依然受到时空和技术的限制,所以是一个标准的井底之蛙。五花八门的理论宛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各有道理和依据,互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但是,这些是不是盲人摸象呢?真理是应该取其一还是取其综合。

  2. 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能否成为你自己的就看你的理解程度,你自己独立理解、发现或者领悟的始终是自己的。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应该先独立思考一下,尝试自己去发现这些规律。老师在教的时候更应该善于引导。箴言:学习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自悟。有些东西不能学来的,必须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思考和学习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思考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疑问都得到了解决,即使是失败,也会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

  3.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发现的,不论是哪方面的。无论你多么失败,你的这些想法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对你有帮助的,即思考不会白费。

  4. 心情要平静,不要不停想东西,特别是不重要的东西不要去考虑。只有心情比较澄静,才能在不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想很复杂的问题,把别人只能看的朦朦胧胧的深奥问题看的清清楚楚。学会观察自己的念头,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这样才能提高智商。人的思维是需要一定层次的锻炼,但是过度地思考问题可能不能让你的智商达到较好的层次,而安静则可以。纵观古今中外,一些智商高的人也能够对许多事情表现出一种澄静。现在人喜欢随波逐流,而这个浮躁的社会可能一些主流的看法不同于本观点,对于我这样的凡人的看法或许很难认同,所以补充一点依据增强说服力,诸葛亮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注意,我这里的澄静、宁静、平静绝非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而是心如明镜,清清楚楚,超然物外,洞察一切的状态。

  5. 观察自己的思维,观察自己心中想的东西。学会在自己烦恼、过度苦、过度乐、过度思考和沉溺某事的时候,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见证人一样,观察大脑中的每一个念头和感受,特别是在自己做创新性思考的时候,让自己的这些念头刹那平息,心情平静放松。在思考难题的时候,感觉自己对某个深奥问题想的很吃力的时候,想象自己是独立于当前想问题很吃力的人,观察自己这种吃力的感受,放松自己。在这样的超负荷思考的时候,如果能够放下这些痛苦感受,将极大增加人的智力,但是如果不能,可能对身体是有害的。万物在某些方面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以上方法可以推而广之,所以可以称为万能方法。头悬梁,锥刺股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是及其伤害身体的,但是,苏秦却随后变得非常成功且聪明,后来得以合纵相六国。其实,这个与我这里提到的方法的原理是类似的。

  6. 闭门造车这个贬义词对于深奥的理论研究而言有时候是正确的,许多科学家都惯于闭门思考问题,对于深奥的理论问题,往往会忽略许多现实的零碎因素,无需要太多实际上的考虑,所以闭门造车无可厚非。对于这样的问题,过多的交流和闲谈是浪费时间,而且会中断你的思维,而这样的问题最需要一鼓作气,趁热打铁,并且你研究的这个问题可能别人完全不懂是一个什么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你的个人理解,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这造成两个人交流的困难,你所考虑到的问题,一个同等智商的人可能不能像你那样去想象,所以也难于了解,更难于给出有意义的意见建议,因此别人也很难对你有所帮助。所以,闭门造车有时候是值得的,当然不是绝对的,当你把这个问题整理好后,可以与一些层次高一些的人交流。或者你把问题整理的非常容易让人理解以后,可以和一般人交流讨论。

  7. 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不容易记忆,学会记录自己的灵感,记住爱迪生的话的后面一部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99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得重要。

  8. 学会学习名人,了解他们的性格、观念、习惯、风格和大师风范。这些习惯往往是他们成就的基石,另一方面,不要与习惯不好的人为伍,他的习惯和恶习必然会影响你的终生。据我的分析,他们的许多特点的确是有益于创新的,而且著名的科学家往往有他们的共性。注意,其实他们的许多做法与我们经常认为的好的做法是相反的,包括学术界的一些看法也与名人的这些做法不一样,因此不要随波逐流。一些人强调专业化,实际上许多名人都是在多个领域,多个专业都有杰出的、奠基性的成就的。一个人的研究的才能、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到许多的领域,可以使得他们轻而易举在这方面取得创新性的成就,所以,我们相反要认为,能够在多领域取得成就才能说明这个人是有成就的,他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多个领域得到检验,甚至在平常的生活中,他都应该有不凡的眼光,独到的见解,能够洞察事物,看透本质。

  9. 不要以为学了许多才能创新和研究,本科生照样可以创新。摘录一段关于王小云的描述:“王小云她不赞同大批量的阅读文献,只是抓住几篇经典的论文仔细研究,吃透论文思想,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寻找突破性的方法,迅速将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在数字王国里钻研。”你所研究的东西需要的基础不一定就是非常多的。要善于选择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当然这也是有别于当今学术界的主流看法的,幸好我找到了王小云这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其实爱因斯坦也没有在他的成就中运用很多理论很深,数学公式很多的东西,相反他充分利用一些看起来合理的,并且为常人都能够接受的观点作为他的依据,这无需太多参考文献和理论基础。

  10. 许多的时候,人的创新是源于一种直觉,而不是数学的,逻辑的推导,所以学会去直觉,而不是无穷尽的推导。许多理论是先有结论,后得到严格的证明。并不是说公式越多,数学用的越多,一定就越好。

  11. 学会满足,这样心才有安定的时候,才能深入和洞察。

  这只是一部分,其他的一些想法集中在先前的一些文章中。


TAG: 创新能力随想

hongjingzi 引用 删除 hongjingzi   /   2010-03-30 15:30:51
5
zxlyid 引用 删除 zxlyid   /   2010-03-30 15:11:32
只是王小云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吧,“抓住几篇经典的论文仔细研究,吃透论文思想”这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我一般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再仔细阅读经典论文。否则 “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
出国吧 引用 删除 出国吧   /   2010-03-30 15:09:25
深受楼主的经验的教益,希望以后能向楼主学习更多。
“学习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自悟。”
真是很深刻的道理。
zhaohaimi 引用 删除 zhaohaimi   /   2010-03-30 15:08:16
写得非常好!“对于这样的问题,过多的交流和闲谈是浪费时间,而且会中断你的思维,而这样的问题最需要一鼓作气,趁热打铁,并且你研究的这个问题可能别人完全不懂是一个什么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你的个人理解,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这造成两个人交流的困难,你所考虑到的问题,一个同等智商的人可能不能像你那样去想象,所以也难于了解,更难于给出有意义的意见建议,因此别人也很难对你有所帮助。所以,闭门造车有时候是值得的,当然不是绝对的,当你把这个问题整理好后,可以与一些层次高一些的人交流。或者你把问题整理的非常容易让人理解以后,可以和一般人交流讨论。”
santa 引用 删除 santa   /   2010-03-30 14:19:23
说的挺好的,能做到这些的需要聪明和毅力。
renmr03 引用 删除 renmr03   /   2010-03-30 14:17:42
习了,“闭门造车” 好建议!武侠小说里大凡高手的横空出世之前不都有这么一段闭关修炼的经过么?
entd_jps 引用 删除 entd_jps   /   2010-03-30 14:16:00
80后这一代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学习,而不是好好思考.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