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篇文章,看中外大学之差异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17 15:22:04/ 个人分类:外大学之差异

 (1) 维护大学尊严 世界顶级名校也耍“牛脾气”(人民网,2010年02月15日)


 (2) 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 (联合早报, 2009-10-30 )


 (1) 维护大学尊严 世界顶级名校也耍“牛脾气 ”
前几年,在苏格兰北部一个教育不发达的边区,有 一位女学生的考试成绩达到了申请牛津大学的标准。这可是当地近百年来头一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可令人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的教授面试后说,该生不具备牛津大 学要求的创造潜质,不要。于是,当地政府就一级一级地向上找,最后找到教育大臣出面说情,也没管用。教育大臣又找副首相前去,结果还是没戏,副首相只得请 布莱尔首相出面。布莱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牛津大学硬是不给面子,理由就一个: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布莱尔丢了面子,心里自然憋屈, 私下发牢骚说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结果这话传到了牛津大学,师生大怒,立即宣布,取消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

      要说政要们替别人说情,大学拿出点儿“脾气”也就罢了,轮到他们自己的事儿大学也不惯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有意回母校哈佛大学当个老师,可哈佛 大学说,凡在政府任职超过两届的,就不再有资格回校任教。基辛格无奈,只好继续把官当到底了。哈佛大学校庆,打算邀请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参加。里根一想, 机会来了,就让人捎话,问能不能送他个荣誉博士的头衔。按说荣誉博士毕竟不等同于真正的博士,所以应该算不上什么大的原则问题。可哈佛师生对此议论纷纷, 认为他和学术一点都不沾边儿,还是不送为好,于是里根没来。爱来不来,庆典照办,哈佛还是哈佛。
  其实,国外的有些大学历来就不拿“领导”当盘菜。哥伦比亚大学曾拒绝给英国女王授予博士学位;牛津大学曾拒绝给撒切尔夫人授予荣誉学位。最近,曾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的布什总统的弟弟,也被佛罗里达大学拒绝授予荣誉学位,只给了个荣誉校友算是安慰。这些大学够牛气吧?

  大学的大“脾气”除了是自己“耍”出来的,也是烘托出来的。因为许多本身“脾气”就很大的名人,一到了大学,马上就变得没“脾气”。几次获得奥 斯卡奖的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年轻的时候大学没读完就辍学投身电影了。几十年后,55岁的他再度报名母校的电影专业,继续攻读学士学位。这时的斯皮尔伯 格是如日中天的大腕,他的电影成了教学范本,可他依然得接受年轻教师指导,该交作业就交作业,该做论文就做论文。虽然有时候交上去的作业就是自己导演的著 名电影的片段,可老师给的分数还真就不高。老师有老师的标准,不会因为你是这个行业的权威就一定高看你。斯皮尔伯格呢,那是服服帖帖,表示出了对大学教育 的极大尊重。毕业典礼时既不上台讲话,也不去主席台就座,而是和其他毕业的年轻人一样,穿着学士服,老老实实地坐在台下。

  说到底,那些大学的“脾气”大,其实是在维护大学的尊严。大学的尊严不是大学本身的尊严,而是学术的尊严,科学的尊严。

 



(2)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近日在杭州“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公开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纪宝成一针见血的发言不但赢得在场学者热烈的掌声,也获得网民一片喝彩。一个署名“刘家山”的网民在新华博客发表文章说:“纪宝成说了一句真话。当前学术权力市场化,博士学位泛滥化,官场学历虚假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没有人敢于捅破这张纸,说实情。”

  北京某大学的一名教授对本报说,中国媒体不敢捅破“官场博士化”这张纸,是因为靠非正常途径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官员不仅人数多,而且一些人还身居高位,把持大权,媒体根本得罪不起。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学者指出,随着这些年官方对干部“知识化”要求的提高,中国众多县处级以上、包括不少副部级以上高干用所谓的“在职研读”方 式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一些官员连正规大学都没上过,也直接拿到博士学位。这不仅是权力不受约束和腐败的例证,也是中国大学教育的耻辱。

  他说,人们都知道,即使对一个全日制学习的博士生来说,要拿博士学位也很困难:不仅要通过外语(包括第二外语)等各科考试,撰写毕业论文更是费 时费力。而很多官员在官位上以“在职研读”形式就轻松获得了博士或硕士学位。所谓“在职”就是不需要经常去学校上课,边当官边读学位。试问,这些平时“很 忙”的官员如何通过的各科考试?如何撰写的博士论文?难道一当官就变成“学习天才”?

  他认为,很多所谓的“在职”硕士或博士学历是为官员、商人等特权人士量身打造的。这类学历可信度低,不应作为衡量官员知识水平和提拔任用参考。

高校学术权力三大误区

  纪宝成在杭州“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还坦言,现在中国高校里学术权力的使用已经进入了三大误区:首当其冲的就是将学术权与行政权对立,将学术权片面理解为学者的权利,与行政无关,而事实上学术权也包括了许多与学术相关的行政管理权。
       其次是学术权力有行政化的倾向,高校普遍存在学术评价偏离甚至脱离学术发展方向;学校资源配置行政化;相关行政管理者不懂学术规律,用行政手法对待学术问 题,方式简单粗暴。“我曾亲眼目睹一位年轻的处长把一位老教授教训得说不出话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开始在意‘位子’而不是教学质量”。

  第三是学术权力市场化,各式各样的博士学位泛滥,导致“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纪宝成说。

  一个网民在强国论坛上发表帖子说:“官员也是水分最大的博士群体,他们哪有时间搞研究?权力成了他们获得学位的便捷途径,而高校就是权力寻租的目标。”

  一个名为“燕赵之士”的网民在新华网上留言:这些博士头衔有多少是“水货”,可否全国统考一下?谁敢?

  不过也有人指出,博士群体集中在官场,与当下不少博士倾心于做官有关。国务院学位办曾透露,与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TAG: 差异文章中外大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