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mina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400-6699-117转1000
热门搜索:
分析测试百科网 > 因美纳 > 微信文章 > 【报名倒计时】探索无限可能—2024空间多维组学创新转化研讨会
钻石会员

诚信认证:

工商注册信息已核实!
扫一扫即可访问手机版展台

【报名倒计时】探索无限可能—2024空间多维组学创新转化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4-04-09 16:55:30 来源:Illumina因美纳

空间多组学正在生物学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维度的整合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获得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精准医疗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取得创新转化应用,是空间多组学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空间多组学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将为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带来革命性的改变。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和跨学科创新合作,空间组学将在未来展现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由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NanoString Technologies、因美纳、上海达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空间多维组学创新转化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多位科学家、临床专家和行业专家分享各自领域的空间多组学应用及研究进展,探讨与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转化。

会议详情

嘉宾介绍

(按日程顺序排序

彭广敦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

与健康研究院

研究工作聚焦于多能干细胞的时空动态细胞谱系以及转化应用,建立了新型单细胞谱系示踪技术、自动化深度单细胞测序平台、基于激光显微切割的原位空间转录组技术,以及结合微流控芯片的新型空间多组学技术;系统的绘制了小鼠着床后胚胎三个胚层建立过程以及器官发生阶段的高分辨率时空动态分子图谱,揭示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调控网络,并提供多能干细胞细胞命运的空间位置参考坐标系;相关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Nature Methods, 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ports等国际知名期刊。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主持人,中国发育生物学会副秘书长。


钱斌治教授

复旦大学

曾任英国爱丁堡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和生殖健康中心双聘终身教授。长期专注于肿瘤转移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阐明了巨噬细胞在癌症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创了转移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领域。目前已在Nature,Cell,Nature Review Immunology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了近4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总引用超14300次,累计影响因子334,其中8篇被web of science评为高被引文章。课题组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负责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领先水平的复旦大学空间多组学测-算-控整合研究平台,将采用标准化研究,数据驱动,AI整合算法,功能验证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各相关研究领域的共同进步。研究方向:空间组学;肿瘤免疫;肿瘤微环境;生物信息学。

左春满 青年研究员

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设计人工智能和统计方法,集成多模态数据以解析疾病的时空异质性,以及临床应用。现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上海市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等项目。获得2023年度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目前是中国生物信息学会(筹)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专委会的委员。相关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Hepatology,Cancer Letters,Bioinformatics 等国际期刊上。师从徐鹰教授,于2018.12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攻读博士期间(2016.2-2018.7)作为联合培养学生,在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事计算系统生物学相关研究;师从陈洛南研究员,于2019.7-2021.8加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外,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杜牧龙 副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围绕肿瘤、呼吸系统等复杂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从事“遗传多组学理论与应用”的交叉学科研究工作。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主持国自然面上和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面上项目等。近五年来在Gastroenterology、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21/2023)、Science Advances、Nucleic Acids Research(2020/2022)、Cancer Research(2022/2023a/2023b)、Cell Reports Medicine等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含并列)发表科学论文三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和软件著作权4件。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杨富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 

现任海军军医大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复杂性状遗传病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项目资助。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Molecular Cell、Journal of Hepatology、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的杂志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2篇论文被F1000的专家推荐并评论,7篇SCI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总他引用3500余次,最高单篇被他引642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2)等学术奖励。

刘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主要从事基于创新质谱的药物代谢和代谢组学研究。包括分析方法开发、药物代谢和机制研究、成药性评价、内源性代谢物在疾病进展和药物干预中的机制研究;在Nat Commun,Gut Microbes,Acta Pharmacol Sin,Anal Chem和Anal Chim Acta等期刊,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完成先导化合物成药性评价5000余项,临床前药物体外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100余项,创新药物临床前PKPD研究3项,创新药物系统临床前药动学和药物代谢研究4项,创新药物临床药动学研究6项(其中2个新药已获批上市)。


李鑫售前技术专家

Illumina因美纳


遗传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曾就职于Thermofisher, Agena Bioscience等公司,负责基因分析产品线的应用方案开发与市场推广。

丁显廷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个性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子与纳米医学平台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上海市“曙光计划”学者。在Nature, PNAS,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s, Genome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领域内旗舰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研究方向:个体化诊疗标志物的发现与检测、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组合与优化设计。


乔亮研究员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博导。2015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20年获批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JACS、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50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编著著作1部。现任中国蛋白质组学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质谱分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家组委员、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质谱学报》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青年执行编委、《分析测试学报》青年编委、VIEW青年编委等。


郝洁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PI研究员,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荣誉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Protocols, Cell Reports Methods,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Bioinformatics, Analytical Chemistry,Frontiers of medicine,NMR in Biomedicin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google scholar他引超3100次。一篇文章归入Clinical Medicine学术领域同一出版年最优秀前1%, 并被web of science标示为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2016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周松林 副研究员

南通大学

苏州大学医学博士,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长期从事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调控中枢视神经节细胞及外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在再生能力和轴突再生微环境表型调节的非编码RNA和转录因子。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多次在iScience,Neuron,Dev Cell,J Cell Sci,Exp Neurol,Neurosci Bull,Neurosci Res. 等神经科学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曾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六大高峰”C类人才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曾获得201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 年江苏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0 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得澳大利亚专利二项,中国专利3项。


庄光磊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仁济医院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员,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肿瘤动态演进与精准化诊疗,致力于系统阐明恶性肿瘤的动态演进规律,揭示新的诊治策略,推动临床转化研究。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国家优青,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担任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委员会委员,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取得授权专利10余项。


王卓青年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201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8-2021年在复旦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2018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自2021年起,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任青年副研究员。一直从事单细胞测序技术开发及其在液体活检分析中的应用。根据肿瘤细胞基因组不稳定的特征提出了体液中游离单细胞良恶性鉴定的定量分子算法。基于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特征,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肿瘤患者血液、胸腹水、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游离肿瘤细胞检测技术。以第一(含共一)作者发表5篇学术论文。主持科研项目3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


蒋敏产品经理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10余年高通量组学科研服务经验。至今服务药企、研发机构等项目2000+,协助客户发表文献超过50篇。曾参与设计表达谱ceRNA芯片,基于外泌体的转录组测序服务产品开发,空间多组学产品开发等工作。特别擅长基因芯片,高通量二代测序,单细胞组学检测,空间组学检测等。


杜潇贤蛋白组学应用主管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现任布鲁克公司蛋白质组学应用主管。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从事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丰富的组学实验,质谱和数据分析经验。2019年加入布鲁克公司,主要负责基于timsTOF 系列质谱的蛋白组学技术支持和推广。



牛璐瑶 中国市场部经理

NanoString Technology

2017-2021年曾就职于Illumina,负责NGS和Microarray基因组学技术在各科研领域中的应用推广和技术支持。2021年至今,任职NanoString Technologies中国市场部经理,主要负责NanoString技术在肿瘤、神经科学等各类转化医学领域的市场推广和拓展合作。

参展咨询

胡老师:021-51320288-分机号8156

联系邮箱:xiaohong_hu@shbiochip.com

会场展位图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

移动版: 资讯 直播 仪器谱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