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新疆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实验室

新疆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实验室

400-6699-117转1000

实验室主任

张晓帆  硕士,现任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4年毕业于新疆建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9篇,出版专著1部,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会理事、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疆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主要从事中亚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 枢  学士,198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国际太平洋科学协会终身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所长、 党委委员。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15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协第三、四、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研究方向与内容

1.以中亚型造山-成矿理论为指导,在已收集的新疆及中亚邻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等)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矿产数据的基础上,以GIS为平台,应用统计学、非线性理论、ANN技术和可视化技术,集成多元信息,建立中亚大型矿集区的识别和知识体系,构建中亚大型矿集区成矿预测概念模型,为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尺度范围内,金、铜、镍等国家紧缺矿种的多元示矿响应,提取大型矿集区关键找矿标志,建立中亚成矿域金、铜等大型矿集区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基于GIS的多源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开发弱示矿信息的增强和多层分离提取技术,构建适合多尺度的快捷搜索潜在大型金、铜等矿集区的预测系统,实现成矿预测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研究成果

在主要跨境成矿带1:50万地质图及说明书、1:20万地质图及说明书等资料的翻译、中亚地质矿产数据库(以1:20万和1:100万地质矿产数据为主)的建立和完善、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成图、编图技术,探索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定量化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组合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展和研究成果。近年来,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9篇,国际会议报告8篇,全国性会议报告8篇,国外刊物13篇(10SCI收录、1EI收录、2ISTP收录),国内刊物126篇,中文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7项,其它科研奖1项。

团队建设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5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天山学者一人;客座人员8人(教授6人、研究员2人)。

实验设施

实验室现有面积1075m2。拥有万元以上设备共116(台)件,仪器设备价值1019多万元。实验室总硬件包括高性能服务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IBM笔记本电脑+MapGIS+PDA+移动MapGIS+GPS+数码相机)、专用图形工作站、GPS/GIS数据采集系统、宽幅喷绘仪、宽幅扫描仪、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野外数据快速采集设备及系统;软件包括PCL操作系统、ENVI遥感系统、TITAN13系统等专业软件环境,ArcGIS Desktop25许可)地学信息处理及分析软件及扩展模块、ArcGIS Server 地学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及扩展模块、Oasis Montaj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处理及分析软件;数据包括新疆各类比例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以及矿产数据,中亚地区1/20万中比例尺数据1300余套(包括地质、矿产、遥感、地球物理数据)以及小比例尺数据、文字资料。

未来五年发展设想

1.通过五年的建设,将新疆中亚地质矿产信息集成重点实验室从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发展和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实验室条件建设和实验室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将实验室建成中亚地质矿产信息处理与研究、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在地质矿产领域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科研队伍。

2.在“中亚多元地质矿产信息集成”和“中亚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的两个既有科学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的地质矿产研究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进入实验室博客

相关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