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00-6699-117转1000

重大实验室.jpg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Low-grade 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 Systems, Ministry of Education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教育部于200911月批准立项,依托重庆大学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源于我国最早的热科学和热技术研究基地之一、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和整体实力最强的热科学与能源动力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重庆大学1937年成立的机械系动力科。本实验室的历史上,在相变传热及强化机理研究、热管理论和技术、非平衡热力学等方面,曾获得过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研制和开发的诸如热管技术在国内国际形成了很好的影响力;在非平衡热力学方面,获得了如居里定理的新证明等重要成果;率先开展了微生物能源转换过程多尺度传递特性及其强化的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积极评价和关注;在增压循环流化床,非传统节能减排方面,在国内有很重要的影响力。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较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一定的学科优势。在运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方法和技术解决低品位能源科学领域的实际需求中,无论在基础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实验室是重庆大学在国家“211计划“985工程建设计划支持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实验室依托单位目前拥有工程热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以及核科学与技术两个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实验室200911月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104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建设计划书的论证。截至201310月的建设期间内,实验室在低品位能源利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79篇(其中SCI分区I28篇,II50篇),其中在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行内最重要的核心杂志上发表了论文40余篇,作为著编者出版了《热力发电厂》、《锅炉原理》等教材共3部;申请发明专利83项,授权40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1),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并部分超额完成建设期计划设定的预期目标。

实验室目前拥有教授24名、副教授19名,博导26名,固定研究人员52人。固定人员中,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2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2名,国家优青、重庆市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名。围绕建立的研究方向,已形成以下主要研究创新团队。1)可再生低品位能源高效转换及利用,学术带头人为廖强教授。2)化石低品位燃料清洁高效能源化利用技术与理论,学术带头人为张力教授。3)低品位余热余能高效利用动力循环理论与技术,学术带头人为刘朝教授。4)基于低品位能源利用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理论及技术,学术带头人为杨晨教授。

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面积4000m2,下设低品位燃料高效燃烧及污染物控制实验室,微生物能源实验室,分布式能源系统多尺度模拟实验室,低品位热能利用实验室等核心实验室,和能源动力工程计算中心,热工量测及通用仪器分析室,废弃物能源化实验室,发动机醇类燃料技术实验室,微尺度传输现象实验室,生物质热解气化研究室,微生物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实验室,太阳能光热利用实验室,地源/空气源热泵空调技术实验室,相变及界面现象实验室,西部能源政策及产业研究生等辅助实验室。

 

实验室装备有中试装置和实验系统近80台套,包括低品位燃料近零排放的新型能源利用系统、循环流化床燃煤试验系统、脱硫副产品再生利用产业化示范装置、分布式能源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循环流化床燃煤试验系统、有机朗肯循环试验台、地源热泵综合试验系统、PIV系统、高速摄像机、分布式计算服务器、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离子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热裂解仪、热重分析仪等核心设备。同时配备有较完整的能源科学与技术等通用仪器设备,总价值近3000万元,已经成为在国内外重要的能源科学与技术科研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进入实验室博客

相关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