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 量子微结构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为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学科交叉的良好传统与氛围,增强创新能力,2001年10月,学校决定对中科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若干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组)、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和低温强磁场

应用方向:原子分子科学 低维物理与化学 量子物理 量子信息 微尺度 生物信息学 材料 纳米 生物大分子 Bio-X 计算科学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拨款开始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验收通过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加强小空间、小时间尺度的微加工和物理测量手段的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需求,力争在发扬自主创新的精神下,做到既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

应用方向:介观光学 软凝聚态 纳米光子学 超快光谱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成立,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被批准开放,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研究方向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

应用方向:人工微结构物理 量子调控电子学 微结构材料 软物质功能材料 纳米结构和器件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复旦大学物理系表面教研室。表面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先生倡导并亲自领导组成。 1989年底,通过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论证,于1990年开始筹建。1992年12月底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该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从事表面物理研究

应用方向:半导体材料 光子晶体 超构材料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于1988年3月由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论证并批准后开始筹建,1990年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11月通过了由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委员会验收。现任实验室主

应用方向:半导体材料

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89年,创始人为王育竹院士,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上海光机所。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是:揭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量子现象,发展及其在高科技中的应用。在国际竞争中争得自己得一席之地,建成具有一流设备的量子光学研究基地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中心。 实验室的主要学科方向是量子光

测试服务:量子凝聚 量子频标

应用方向:量子频标 量子凝聚

物理学系计算与模拟物理实验室

  计算机模拟一方面作为理论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作为物理实验研究的重要延伸,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与物理学研究结合成为一门介于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之间的独特的新领域—计算物理。计算物理特别在一些实验难以探测的情形(极端条件如极

现代光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于1933年由饶毓泰先生开创,有着悠久的学科历史和良好的研究基础。2000年5月,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在原物理系光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并与中科院联合成立了“中科院—北京大学超快光科学和激光物理联合中心”。目前,现代光学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

物理学系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实验室主任是刘大禾教授。本实验室以开展应用光学研究为主要方向,以新技术的研发为主,着重于原理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同时,有重点地开展两个方面基础研究,为今后的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