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移动快检食品环境先进材料化工生命科学制药临床 导购 电商 仪器谱 直播 前沿Lab 博客 会议 人才 搜索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中心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中心

400-6699-117转1000

生物产业是湖北省、武汉市继光电子信息产业之后,按千亿产业思路谋划的第二个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做出战略决策,整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凯迪控股等在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优势资源,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和全省生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院坐落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生物城创新园,共有五栋大楼,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设施完备,条件优越。下设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境、生物能源、生物经济六大研究中心。
 
    研究院筹建之初,省、市主要领导就指示“研究院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化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在研究院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始终坚持“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的基本方向,努力探索企业化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一是服务团队聘用制管理。研究院虽然是事业单位,但管理团队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采取全员聘用、绩效考核、奖惩结合,确保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服务模式市场化导向。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业务进行独立的市场化运作,发挥好平台对外服务窗口的支撑作用,最大程度保证了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研发团队企业化运行。入驻团队与研究院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研究院以是否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和企业运行基础作为遴选入驻团队的标准,团队以“首席科学家+团队+项目+经费+成果+企业”的形式入驻,鼓励团队向市场提供高技术成果和服务求生存、发展。四是研究目标产业化导向。研究院对入驻团队定期考核,将孵化成果、提供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入驻团队的核心量化考核指标,高奖低惩,不达标的坚决清退,强化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不看论文看产品的导向。
 
    建院八年来,研究院聚焦生物产业,在人才团队引进、技术平台建设、成果产业化、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为加快我省生物产业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创出一种模式。
 
    八年来,研究院支撑入驻团队承担各级科技项目130多项,获批经费总额超4亿元;吸引院士、千人等海内外高端人才130多人,累计创办企业120余家。其中,除禾元生物、汉密顿、友芝友医疗等传统明星企业外,近两年,以威蒙环保、波睿达、珈创生物、珈源生物、保丽量彩等一批为代表的入驻企业逐渐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通过前期的蓄势积累,2016年,新纵科、宏韧生物、欧米嘉、伯远生物等10余家入驻团队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全年入驻团队总收入达3.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5%,研究院入驻企业整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4家团队挂牌“新三板”,15家登陆“四板”、“科技板”;帮助企业融资总额超过3.5亿元;湖北省生物经济研究中心为省、市职能部门定制产业发展规划,并将业务延伸省外,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研究院对外提供技术支撑的主要服务力量,自2013年启动以来,服务企业数量超过485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突破4.5万人次,为企业节省研发经费超3亿元。平台相继取得CMA、CNAS实验室认证资质,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显著。
 
    这些成绩表明,经过8年的耕耘,研究院在生物领域已经成为省市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主要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重要载体,推动生物城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引擎,充分显示出创新体制机制的优越性。
 
    畅想未来,研究院将秉承“开放、竞争、联合、共享”的理念,立足生物城,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体制机制最新、创新能力最强、成果转化最快”的湖北省生物产业的“中央研究院”,为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的生物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进入实验室博客

相关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