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时报:饶毅凭什么不能落选

2011.8.23

  近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饶毅先生未能进入该名单。此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从314位有效候选人,到145位初步候选人,淘汰比例从数字上可见一斑。甚至可以说,只要参选,就有可能落选,落选概率远远大于最终的当选概率。从此意义上讲,谁也不能说饶毅先生就不能落选。

  有人说,饶毅先生学术成就足够,所以不能落选。饶毅先生能进入初步候选人名单,当然说明其学术成就不错。然而,学术评价是极为复杂的事情,水平高低的评定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正如一位资深院士所说,选上的,基本都没问题;没选上的,未必水平就不高。

  再退一步讲,即使这次评选过程中有些瑕疵,落选者也应该给院士增选制度以完善的时间。直接宣布退出,自己关上增选院士的大门,实在有些可惜。

  事实上,院士增选制度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尽管已经被一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世界上审查最严格、形式最民主的院士遴选制度,但正如其他所有制度一样,院士增选制度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1992年,中科院学部主席团通过《院士增选细则》,在其后近20年里,该细则已历经九次修订。相信每次修订,都是为了院士增选制度能更公开、更透明、更合理。

  也有人说,饶毅先生对中国科技体制批评过多,导致其落选。这样的说法,是很难查证的。而且,中国科技体制有一定的问题,谁都没有否认过,各界的意见和批评也从来没有间断过,甚至一些院士也承认,中国的科技体制是需要改革的。因此,说饶毅先生因为批评科技体制而落选院士,很难让人信服。

  笔者注意到,饶毅先生落选之后,公共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给予了过多关注,出现了一些常识不够甚至不负责任的猜测。这些猜测借助网络,以讹传讹,在一定程度上又误导了公众,引起新一轮过度关注。这样的情景,恐怕也是饶毅先生所不愿看到的。正如他8月22日在科学网博客所言,这引起了出乎他本人意料的关注,希望避免继续过度解读,应该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

  理性审视因饶毅先生落选所导致的媒体解读现状,可以发现,中国科技的发展确实需要一个更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和舆论氛围。而这,恰恰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