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环状肉芽肿伴色素减退病例分析

2022.2.1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1 岁。因双前臂伸侧及胸部丘疹和斑块 1 年余,于 2014 年 7 月 24 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 1 年余前无明显诱 因双前臂及胸部出现大小不等丘疹和斑块,呈环状排 列,未行特殊治疗。双手背皮损渐向外扩大,形成较大 的环状斑块,上臂及胸部皮损渐增多,无明显自觉症 状。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服药史、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 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双前 臂、双手背及胸部可见淡红色或褐色环状丘疹及斑块, 表面光滑,触之质硬,界限清楚,中央稍凹陷,呈肤色, 部分中央为色素减退斑(图 1)。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可见灶状胶原变 性区,周边淋巴组织细胞及少许多核巨细胞呈栅栏状排 列(图 2A、 B),弹性纤维染色示栅栏状肉芽肿中央未见 弹性纤维碎片(图 2C);阿辛蓝染色示肉芽肿中央及胶原纤维间可见少许灰蓝色黏蛋白沉积(图 2D)。 诊断:环状肉芽肿伴色素减退。

2 讨 论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良性炎症性皮肤病,环状皮损 为本病的特点[1]。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 与外伤、机体代谢紊乱、蚊虫叮咬、日晒及病毒感染等 有关。本病临床上主要有局限型、泛发型、穿通型及皮 下型,较少见的类型还有巨大型、丘疹型、线状型、斑点 或斑片状皮损等。其中局限型最常见,典型皮损表现为 小的光滑及质硬的丘疹,呈肤色、淡红色或紫色,皮损 中心消退,周围排列紧密,形成环状、匍匐状或弓形。 环状肉芽肿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 Huh 等[2]报告 1 例出现疼痛的指端环状肉芽肿患者。 朱学骏等[3]报告本病也可以是机体针对多种内脏实体 肿瘤的副肿瘤性肉芽肿反应,可在掌跖等非好发部位 出现疼痛性皮损,故临床上患者出现疼痛皮损要提高 警惕。本病呈慢性经过,一般为自限性,消退后不留瘢 痕。本例患者皮损呈典型的环状,其特殊之处是双上臂 伸侧皮损中央及手背环状皮损内侧缘呈色素减退,查 阅文献未见类似报道,因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笔 者推测可能为炎症消退或患者搔抓等所致的皮肤反应。本病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局灶性胶原纤维变性,黏 蛋白沉积,周围可见栅栏状排列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 胞浸润。本例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均典型,阿辛蓝 染色可见黏蛋白沉积,且弹性纤维染色未见弹性纤维 溶解及碎裂,故诊断明确。 本病需与结节病、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 芽肿、类脂质渐进坏死及类风湿结节等鉴别。①结节 病: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呈“裸结节”,无胶原变性灶 及黏蛋白沉积; ②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 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中上层有多核巨细胞和组织细胞 浸润, 并可见弹性纤维溶解和多核巨细胞吞噬弹性纤 维, 但无黏蛋白沉积[4];③类脂质渐进坏死及类风湿结 节:均表现为栅栏状肉芽肿,但前者病变部位一般较 深,通常在真皮的中下部,可达皮下脂肪间隔,临床上 好发于胫前,表现为伴毛细血管扩张的萎缩性斑块;后 者多发生在受压部位的皮下,类风湿因子表达阳性,组 织病理表现为单个或数个界限清楚而不规则的胶原纤 维变性区,呈均质性红染,黏蛋白染色阴性。罗光浦[5]报 告 1 例表现为环状肉芽肿的二期梅毒疹,值得注意。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约 50%局限型环状 肉芽肿患者2年内皮损可自行消退,但复发也很常见[6]。


本病局限型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外用糖皮质激素和 他克莫司、局部糖皮质激素封闭、冷冻、激光[7]以及手 术切除等,也有报道皮损在行组织病理检查后可自行 消退。本例患者予外用卤米松及 0.1%他克莫司治疗, 目前仍随访中。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