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致敬| 盘点2022年逝世的仪器行业名人

2023.1.09

  2022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告别了多位仪器行业的先驱者。他们为科学仪器的发展贡献了一生。

  回顾这些先驱,或许会帮助我们加深对仪器发展历程的理解。

1. 核磁共振波谱学家 Ray Freeman

banquan10.jpeg

核磁共振波谱学家 Ray Freeman

  5月1日,英国著名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核磁共振波谱学家、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名誉教授Ray Freeman去世,享年90岁。

  Freeman教授毕生致力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研究,推动核磁共振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同时为核磁共振仪器设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Freeman在核磁共振先驱Robert Pound教授的指导下研制了一台稳定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仪;1961年,Freeman从事双共振、双量子效应、自旋-晶格弛豫和傅里叶变换的相关研究,并协助研发了瓦里安核磁共振谱仪(XL-100和CFT-20);之后在牛津开发了许多关于二维核磁共振、选择性激发和宽带去耦的新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全球的核磁共振实验室广泛使用。1979年,Freeman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于2002年被授予皇家勋章。

2. 中国色谱领域的开拓者 俞惟乐

banquan10.jpeg

中国色谱领域的开拓者 俞惟乐

  6月23日,我国知名分析化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色谱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和学术带头人之一的俞惟乐研究员逝世,享年96岁。

  俞先生一生致力于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是我国该领域学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早在50年代初,她建立了天然气和石油裂化气中C1-C5含量以及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含量的分析方法。70年代初,她领导课题组出色地完成了99-74工程分析任务。她还领导承担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强化采油”中油田化学剂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一整套的分析技术用于全国各大油田。她研制的“1000系列”高性能气相色谱仪,促进了中国气相色谱仪的生产水平,改变了高性能气相色谱仪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研制的“气相色谱F波诱导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仪”,是当时国际上仅有的两台之一;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毛细管色谱柱。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优秀科技成果奖、环境科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首届中国色谱贡献奖。

3. 著名晶体学家 范海福院士

banquan10.jpeg

著名晶体学家 范海福院士

  7月8日,我国著名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范海福院士长期致力于晶体结构衍射分析方法学的研究和应用,创建了解决晶体衍射中相角问题的分量关系。他在国际上首次将基于这一关系的直接方法引入晶体结构分析,实现了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扩展参与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分析方法,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粉末衍射分析方法,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无公度调制晶体结构分析和结晶学计算软件的设计和应用。曾获得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

4. 商业化四极杆质谱的先驱Robert Emmet Finnigan

banquan10.jpeg

商业化四极杆质谱的先驱Robert Emmet Finnigan

  8月14日,首台商业化四极杆质谱仪的发明者Robert Emmet Finnigan(罗伯特·“鲍勃”·芬尼根)逝世,享年95岁。

  鲍勃领导团队于1964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四极杆质谱仪。1964-1966年期间,强劲的市场需求下,鲍勃和他的团队合作售出500多台四极杆残留气体分析仪。1967年,鲍勃和几位同事创立了芬尼根仪器公司。该公司率先将四极杆质谱仪与气相色谱仪和计算机系统一起使用,用于检测和鉴定各种化学应用中痕量的有机化合物。

  1968年初,给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送去了第一台GC/MS的最早雏型。1981年初,菲尼根生产的第一台商品化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以300k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壳牌公司(壳牌开发公司埃默里维尔研究中心),开创了商业化三重四极杆的先河。1990年,热电公司收购了菲尼根公司,成功打入质谱仪市场。后者于2006年合并世尔科技公司,新公司命名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5. 现代质谱学先驱 Marvin L. Vestal

banquan10.jpeg

现代质谱学先驱 Marvin L. Vestal

  8月17日,现代质谱学先驱、Virgin Instruments创始人马文·维斯塔(Marvin L. Vestal)去世,享年87岁。

  马文毕生致力于质谱研究领域,并创新了许多先进的科学仪器方法。方向集中于实用化的MALDI-TOF和TOF-TOF技术,并导致第一个商业化的MALDI-TOF仪器Voyager系列的诞生。目前使用中的MALDI-TOF仪器几乎超过一半是基于马文的设计。马文为TOF的各种组件开发了全面的理论模型,并将该理论应用于生物应用的MALDI-TOF和TOF-TOF质谱仪的设计和优化。他于2005年获得美国化学学会质谱杰出成就奖,于2010年获得美国质谱学会质谱杰出贡献奖 。

6. 光学仪器专家 伍少昊

banquan10.jpeg

光学仪器专家 伍少昊

  12月20日,我国著名光学仪器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伍少昊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伍少昊教授曾作为主要完成人设计研制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1958年天象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1976年国产大型天象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代德国蔡司天象仪在北京天文馆正式投入使用并连续运行31年,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设计的天象仪“地心体系行星视运动模拟”和“可修正近地点顺行的月亮轨道变速运动模拟机构”均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他主持的“人造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用于东方红三号、烽火一号、风云二号等卫星的地面标定,“宇航太空天象仪”用于载人航天工程宇航员地面训练;“氩离子激光微束仪”获1981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S-10 中型天象仪”获全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交易会金奖;“大型光谱射计”、“CCD相机交会式机器人动态性能测试系统”等成果均产生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7. 我国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开拓者 查良镇

banquan10.jpeg

我国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开拓者 查良镇

  12月24日,我国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开拓者,国际著名的SIMS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查良镇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查良镇教授从事真空科学、质谱学研究超过六十年, 取得过多项科研成果。近四十年来,主要致力于二次离子质谱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大力推动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在中国的应用。1985年查良镇教授和他的团队克服各种困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四极二离子质谱仪(Q-SIMS),并进一步深入开展二次离子的基体效应、半导体材料掺杂的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开创了以清华大学为基地的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学术领域。查良镇教授还积极推进与国际二次离子质谱学领域的深入交流,是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术会议的创办者、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次离子质谱标准制定的开拓者。

8.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李天初院士

banquan10.jpeg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李天初院士

  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计量科学家、我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领军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天初同志于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李天初院士长期从事时间频率、原子干涉绝对重力、激光光谱和光纤-光电子计量等研究。上世纪80、90年提出和研究准相干光干涉光纤传感,干涉逼近测量液体折射率,牛顿环测量光学表面反射相移等新原理新技术;研究空气折射率干涉仪设计原理,光干涉测量长度的相对不确定度极限等;规划并主持研制系列光纤基本参数测量标准装置。1997年以来主持研制系列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复现秒定义, 2014年NIM5喷泉钟批准作为秒长国家计量基准装置,2014年NIM5喷泉钟通过国际评审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 2015年起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地面时间提供溯源支持; 2001年规划指导研制飞秒光学频率梳, 建立微波和光学频率的相干联系; 2004年规划指导研制伺服锁定光纤链路高保真传输微波频率; 2005年起规划指导研制锶原子光晶格钟, 2015年锶光钟与NIM5喷泉钟的频率溯源数据参加国际锶原子推荐频率赋值; 2013年指导研制銣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成功参加2017年国际绝对重力比对;2017年指导地面重力和潮汐重力频率偏移的研究和计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他们的离世让人心痛不已,但他们的成果终将永存,成为科学仪器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致敬这些先驱!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