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麻疹孪生球菌致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病例报告

2022.1.01


1 病例摘要


患者27岁,孕4剖1,因“停经40+1周,不规律腹痛3h”于2019年1月3日入空军军医大学第986医院。患者孕期正规产检,血红蛋白96~106g/L,其余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前3 d出现咳嗽、少痰。有吸烟、饮酒史6年,孕期持续吸烟,4年前剖宫产分娩1女婴,人工流产2次。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咽部无充血,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膨隆。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102cm,胎位左枕前位,先露半定,胎心143次/min。阴道内诊:子宫颈管展平,宫口可容1指,先露S=-2。辅助检查:超声见胎儿双顶径9.5cm,股骨长7.3cm,胎盘功能Ⅲ级,羊水指数10.8cm;血红蛋白100g/L,余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孕4产1,孕40+1周左枕前位,前次剖宫产,妊娠期贫血,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宫缩渐强,遂急诊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二次剖宫产术,术中见腹壁各层致密粘连,腹膜与子宫前壁广泛致密粘连,子宫下段可暴露,横切口顺娩一女婴,羊水清亮,胎盘胎膜自剥完整,连续双层缝合子宫切口。探查见子宫与腹膜呈环形致密粘连,宫体以上封闭,双附件不能探及,常规关腹。手术历时1 h 20 min,出血200 mL。术后给予头孢替安联合甲硝唑预防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排气,第3天排便,正常进食。术后第1天患者感下腹疼痛,呈阵发性紧缩样,间隔5~15 min,似与宫缩同步,持续3d无缓解,体温最高37.0℃,血常规白细胞19.9×109/L,中性粒细胞0.883;术后第4天咳嗽、腹痛加重,盆腔超声、胸部正位X线片及腹部立位片均未见异常,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加用阿奇霉素。第5天咳嗽缓解,腹痛无减轻,体温最高37.8℃,宫底及左下腹压痛,恶露有臭味,复查血感染指标明显上升,超声提示子宫切口前方见3.7cm×2.0cm液性暗区,左下腹见前后径2.7cm液性暗区,阴道分泌物常规提示大量脓细胞。行盆腔穿刺,抽出淡红色稀薄液体183mL送细菌培养,同时行血细菌培养,并阴道擦洗放置甲硝唑片,腹痛明显缓解。术后第6天体温短暂升高达38.6℃,腹痛加重,复查超声见子宫切口前有混合回声区,于第7天、第8天分别盆腔穿刺,均抽出脓液送细菌培养,之后患者腹痛减轻,血感染指标缓慢下降,血培养阴性。盆腔穿刺液培养48h,厌氧瓶报警,取出涂片并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见阳性、卵圆形成对排列细菌,分转至哥伦比亚血培养皿在37℃培养箱中培养96h后,形成0.5mm大小、圆形、边缘整齐、光滑、透明菌体,经DL96细菌鉴定系统鉴定为麻疹孪生球菌(见图1~2)。药敏结果显示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氧氟沙星、四环素中介,换用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1天超声见子宫切口前方仍有混合回声区,穿刺未能抽出液体,但阴道有大量脓液排出,无明显出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阴道流血情况。3 d后阴道排脓停止,恶露量少,色淡红,无臭味。继续抗感染1周,直至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盆腔超声正常,停用抗生素观察2 d,患者无不适,体温、恶露正常,于术后第21天出院。随访患者无异常,术后31 d恶露干净,42 d复查血常规及超声未见异常(患者术后体温及白细胞、CRP变化见图3~4)。

 

 


2 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发病率为3%~15%[1],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而由麻疹孪生球菌引起者尚未见报道。国内外报道较多的是由麻疹孪生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病例[3],脑脓肿、肺部感染、肝脓肿、骨关节脓肿、败血症均为个案。与妇产科相关者仅有3例: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27 d出现高热、盆腔积液,血培养发现麻疹孪生球菌,经穿刺、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4];1例子宫肌瘤患者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第1天发热,第4天切口脓性渗出,渗出液培养出麻疹孪生球菌,经切口清创、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5];1例前置胎盘、反复阴道流血患者,于孕29周出现高热,血培养发现麻疹孪生球菌,经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6]。


 

麻疹孪生球菌属孪生球菌属,为兼氧、无动力、无芽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成对或形成短链排列。其是人类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共生菌群[7],极少引起人类感染,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在侵入性操作后感染率明显上升。关于该细菌毒力方面的资料甚少,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本次培养出的麻疹孪生球菌未能进行毒力检测。该细菌主要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罕见的有脑部、肺部、肝部脓肿及败血症病例。反复、间歇性高热和患处疼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查体体征与各相应部位感染比较无明显特异性,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但1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麻疹孪生球菌致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病程中1次体温达37.8℃,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正常,可能与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关[8]。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产程中多次肛门或阴道检查、产后出血、急诊手术、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手术技巧等[9]。谢朝云等[10]认为,二次剖宫产手术盆腔粘连多、手术时间长、子宫下段肌层瘢痕处血供差,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于一胎剖宫产。该患者合并贫血,本次急诊二次手术,盆腔广泛粘连,手术时间长,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入院前上呼吸道感染及孕期和术后长期大量吸烟,这些都是其术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遗憾的是在查出血清肺炎支原体后未进一步行咽拭子及痰培养。分析其感染途径可能为经阴道逆行感染至宫腔,致切口炎性渗出,而患者盆腔粘连导致子宫悬吊于腹壁,宫腔受牵拉变形使恶露及渗出液排出不畅,同时盆腔大面积粘连,腹膜面积减少,吸收渗出的能力下降,渗出液积聚感染形成脓肿。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患者多有发热、腹痛症状,该患者术后第1天即有腹痛,但呈阵发性紧缩样,与盆腔感染所致持续性坠胀痛不符,且容易与二次剖宫产术后较为强烈的宫缩痛混淆;虽有发热,但体温仅为短暂性升高,似与严重盆腔感染的持续高热不符;其腹部体征仅有宫底及左下腹深压痛,也容易被术后切口疼痛所掩盖。但宫缩痛及术后切口痛在术后3 d多有明显缓解,该患者术后腹痛无缓解,且于第5天加重,恶露有臭味,阴道分泌物检验见大量脓细胞,感染指标持续升高,均提示感染的存在和发展,故而反复进行超声检查,最终确定感染部位,明确了诊断。子宫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患者一般情况稳定,阴道流血少的情况下可采取积极抗感染、穿刺、支持等保守治疗[9]。该患者在腹痛及感染指标居高不下时一般情况稳定,经反复穿刺抽脓、培养,明确致病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支持治疗,终获成功。需要指出的是:该细菌为革兰阳性兼氧双球菌,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同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特别是在术后2~4周容易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必须提前做好盆腔血管介入及开腹手术等应对措施。


剖宫产术后盆腔脓肿治疗难度大、时间长,严重时需再次开腹手术,甚至需切除子宫。因此,针对高危患者,应及时识别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1)孕期合理营养,控制体重,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及时发现并治疗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2)术前充分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急诊手术,使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阴道消毒,可以减少术后感染风险[11]。(3)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大量出血或手术时间过长者推荐重复使用抗生素;对于胎头深嵌者注意子宫切口位置及取头技巧,避免子宫切口裂伤,如有裂伤应仔细缝合;对于粘连重者,需辨清解剖关系,严密止血减少盆腔积血;子宫切口推荐连续双层缝合,针距及缝线松紧适度,特别注意切口两端缝合确切,对于二次剖宫产可剔除原手术瘢痕再缝合切口;羊水污染者可用甲硝唑或聚维酮碘液擦拭宫腔减少感染[12]。(4)术后严密观察,体温、血常规、CRP及超声检查是发现子宫切口感染较为敏感的指标,如出现发热、白细胞及CRP持续升高,超声发现子宫切口异常回声,应警惕子宫切口感染,需及时进行有效的抗感染、促宫缩治疗[13]。


参考文献 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