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老年慢性肾盂肾炎的尿常规检查介绍

2023.2.06

  镜检白细胞增多,若见白细胞(或脓细胞)管型,则提示病变在上尿路。红细胞也可增多,血尿型者甚至为肉眼血尿。尿蛋白可增多,但一般<2.0g/d,多为小分子蛋白,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尿比重降低,晨尿pH增高。

  尿白细胞排泄增加提示尿路炎症,在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无症状菌尿症时脓尿发生率约37%,白细胞排泄>5个/mm3即属异常。脓尿与菌尿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最初的筛选方法。白细胞酯酶试纸法对预测镜下菌尿和阳性尿培养的敏感性均为100%,如再结合镜下脓尿、菌尿,其特异性亦达100%。

  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治疗,不久即可呈现无菌性脓尿。无菌性脓尿也是肾结核、结石、镇痛剂滥用、少数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的表现。尿路损伤如衣原体尿道炎、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等也可见无菌性脓尿。

  不伴脓尿的尿路感染见于药物和再生性障碍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肾脏集合系统远端感染性病变(如肾皮质脓肿),偶见于梗阻性尿路病。

  白细胞尿不是尿路感染恒有的特点,连续几次的尿标本白细胞计数变化不定。单次尿标本查不到白细胞不应视为无菌尿的证据。脓尿取决于尿液流量和尿pH值。一天之内尿细菌计数也可不同,一般来讲,宜查晨尿标本。

  白细胞管型是上尿路炎症性疾病可靠的证据,但与颗粒管型一样并非感染所特有。活动性肾盂肾炎时常见不到这些管型。做管型计数时须用新鲜尿标本。

  镜下血尿不是提示细菌感染的可靠证据。无蛋白尿不能排除尿路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病人尿蛋白排泄低于2.0g/24h。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