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体会

2018.8.25

  以前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 mbosis,DVT)的金标准。但随着超声诊断仪性能的提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诊断DVT的重要手段,甚至有取代静脉造影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下肢DVT的彩超诊断要点,总结容易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旨在提高彩超诊断的符合率。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6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21~75岁,平均48岁。其中45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诊断。采用飞利浦IU22、IE33、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 
  1.2方法 
  患者平卧位,足部稍外展、外旋,先在股动脉分叉内侧显示股总静脉及大隐静脉汇入处,然后向下对股浅静脉及股深静脉进行检查。站立位或坐位检查静脉及其分支,必要时检查小腿肌间静脉及浅静脉,自上而下沿血管走行方向扫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和管腔内结构,然后启用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配合乏氏试验和加压试验来帮助诊断,并注意进行双侧血管对比。 
  2结果 
  本组患者中单发于左下肢DVT 41例,单发于右下肢17例,双下肢同时患病8例。急性血栓31例,亚急性血栓14例,慢性血栓21例。 
  急性血栓起病急,下肢明显肿胀,超声一般特点为血栓处管径增粗,内呈实性回声,回声较低,边界欠清晰,远段血流流速减低,不随呼吸周期性变化。慢性血栓管径相对来说增粗不明显,内回声较高,边界较清晰,远段血流改变与梗阻程度有关。除此之外,笔者还与急性血栓作以下比较,见表1。 
  3讨论 
  下肢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早期明确诊断和病情并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静脉血流淤滞、静脉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DVT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 
  表1中的五项比较项目也是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部分。急性血栓位于大隐静脉入股静脉以上段,可能出现股静脉血液经股隐静脉瓣逆流入大隐静脉分支如腹壁浅静脉或阴部外浅静脉等回流,而大隐静脉远段血流量不增多、不扩张(见封三图8);急性血栓位于大隐静脉入股静脉以下段,可能出现大隐静脉全程代偿性扩张,这与浅深静脉之间的穿静脉瓣功能受损有关;但当出现下肢深静脉广泛栓塞时,回流量急剧减少,反而大隐静脉流量不增多。同时出现大隐静脉血栓不在少数,尤其发生在近心段较常见;慢性期可能逐渐吸收,呈线状或带状回声(见封三图9),短线状血栓要注意与静脉瓣鉴别。急性血栓侧支循环还没有建立;慢性血栓的侧支血流往往显示不完整,也容易被忽视,辅助诊断的价值不如临床意义更大。慢性血栓往往附着于管壁;急性血栓应动态观察是否存在游离端随血流飘动(见封三图10),对进一步治疗有重大意义,这方面超声比静脉造影更具优势。远端血流淤滞状态(见封三图11)与发病的病因有关,也与急性期侧支未形成,回流障碍有关;慢性期出现提示有再发血栓的可能。 
  其他容易误诊、漏诊的原因及对策:①早期急性DVT的回声极低,甚至呈无回声,易误认为正常管腔,这时应对血管长轴叠加彩色多普勒及血管短轴加压试验相结合,以免漏诊。②下肢肿胀及肥胖患者增宽的肌间静脉往往显示血流不良,应通过短轴加压试验观察静脉前后壁是否能完全闭合,来判断深部静脉的通畅情况。③分段跳跃式检查中,频谱多普勒意义重大,如出现血流为连续性,失去周期性及乏氏反应减弱或消失,且挤压远端肢体血流不增加,分别提示近段或远段有血栓形成的可能,但假阳性的比例很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找不到病灶时,要做两侧对比。另外,即使频谱多普勒随呼吸有变化,也存在假阴性,不能除外近段部分血栓形成的可能。双侧下肢肿胀不对称的患者如果深静脉无明显增宽,应观察浅静脉有无异常改变,对判断近段或远段有无血栓也有一定帮助。本文中有三例常规检查时,首先发现大隐静脉分支扩张,流速增快,而后找到近段的部分血栓。④工作中注意询问患者下肢肿胀的部位或疼痛的部位,以避免遗漏病灶,而且能更快捷地找到血栓的部位。⑤静脉以下要注意双支静脉是否都通畅。⑥双侧下肢DVT形成,一定要向上查找髂静脉及下腔静脉,明确病因,排除肿瘤压迫等因素。 
  总之,超声优势在于便捷、无损伤和重复性好,能清晰地显示静脉管腔结构、血流淤滞的状态、血栓的部位和形态,帮助评价血栓有无脱落的危险性、管腔阻塞程度、血管周围侧支情况,并判定疗效,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