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袁亚湘院士:我更愿意去边远地区、给普娃做科普

2023.11.17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79.shtm

“我本人做科普更看重的是(影响)普通孩子而不是‘精英小孩’,相比名校,我也更愿意去边远地区,我觉得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接受科普知识和科学教育。”

在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教育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说出了他多年投身科普的一些“心声”。

“我接触到的数学家并不都热衷于做科普,但真正去做科普的都很有成就感,至少我是如此。”袁亚湘说,这种成就感,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他记得,小时候他听过“华罗庚优选法小分队”的科普报告。虽然台上做报告的不是华罗庚先生本人,但当时依然给他带来巨大震撼。“做科普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可能不经意的一场科普报告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6552ed1ee4b03b5da6d0332b.jpg

袁亚湘在给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  受访者供图  ?

“激励普通孩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投身一线做科普多年,袁亚湘有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做科普有许多不易,但我的建议还是每一次都要认真准备。”他说,科技工作者如果去国际学术舞台作报告,通常都会非常认真地准备PPT,但要说准备科普报告也能如此认真和重视,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举个例子,我的几个经典报告,比如‘数学漫谈’‘黄金分割’,面向高中生讲和面向初中生讲就不一样,在云南和在上海讲得也不一样。”袁亚湘说,准备科普报告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每次都是同个内容“拷贝”一下:“要有针对性,尽量做到量身定制,哪怕只是加几页定制化的内容。”

袁亚湘非常看重科普报告的互动环节,“不要讲完就走”也是他的另一个心得体会。到一些中小学作报告,他宁愿少讲一点,也要留下半小时左右与孩子们交流互动。

“孩子们有机会跟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科学家有面对面的交流、提一个问题,我想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候我会带一些我签了名的科普小册子去,给每个提问的孩子送一本,可能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袁亚湘还谈到,做科普要注意几个平衡。一个是科普对象的平衡,讲给“精英”还是“普娃”;一个是地区的平衡,去城市“名校”还是边远地区;还有就是报告的内容,讲数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辩证关系。

“我本人做科普更看重的是(影响)普通孩子而不是‘精英小孩’,相比名校,我也更愿意去边远地区,我觉得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接受科普和科学教育。”袁亚湘说。

他谈到一种现象:有些组织者更喜欢把科学家安排到一些所谓的名校去讲;而到了学校,学校的领导老师更喜欢把“精英”孩子找来听报告——他们或来自于学校的“英才班”,有的干脆就都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选手甚至获奖者。

“当然精英小孩和普通孩子都很重要。只是有的学校希望挑最好的学生来听报告,但我更希望科普报告的受益面越大越好,因为我觉得激励普通孩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袁亚湘说,他个人也更希望去一些边远地区作科普报告:“我去过贵州毕节等一些边远的地方,感觉那里的孩子更需要一些科普知识和科学教育。”

“在边远地区,那些对科学知识渴求的眼神,是炙热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认为袁亚湘的这种倾向“很有情怀”,他平时亦是如此:在收到的工作邀请中,遇到川藏疆宁这些地方,他几乎不用犹豫。

“希望引起一些兴趣、讲一些道理”

在谈到数学和思想的辩证关系时,袁亚湘说,数学本身就很奇妙,许多数学家也充满着人文魅力,通过在科普报告中穿插讲述一些数学规律和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培养一些孩子的数学兴趣、讲一些学习的道理。

“数学里有一个‘洛必达法则’,讲的是如果两个函数都趋向于无穷大的话,它们比值的极限等于它们导数比值的极限。若将洛必达法则类比到我们现实生活,就像我们如果都能长生不老,只要不断学习,知识积累就越来越多、没有上限,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两个人谁更厉害,应该比什么?比的是导数。导数是变化率,就是增长的速度。”袁亚湘将这一数学道理向现实生活引申:“也就是说,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我们比的不是起跑线,而是平均速度。事实上,长跑运动本身比拼的就是速度和耐力,所以我经常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人生长跑毫无意义。”

袁亚湘说,他本人也喜欢长跑,所以对这句话有特别的感受。

除此外,袁亚湘特别希望,能够通过科普演讲引起孩子的兴趣。“我每次报告都反复强调,数学是很好玩的,同时会举一些数学家的例子,告诉大家应该像玩游戏一样看待数学,否则搞太累了就会适得其反。同时,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也能让他们明白,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

袁亚湘还谈到,要鼓励科学家做科普,需要尽可能简化流程和管理。“填表、汇报、报备这些事情很繁琐,让人感觉像是强制的或是配合完成某个任务。做科普也要凭兴趣,希望组织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科学家的特点,(规则)尽可能简单。”

袁亚湘热爱科普,“做科普是份内事”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他的科普工作主要分为“撰写科普著作、短文”和“作科普报告”两类,代表性作品有《数学漫谈》《跨越时空的数学家》等,据统计他每年去大中小学作科普报告10场左右。2022年,他被中国科协评选“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