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创新引领有机氟领域新发展,我国研究员工作受全球认可

2021.9.30

  氟醚橡胶可在苛刻环境下起到密封作用,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化工、半导体等领域。然而,我国高性能氟醚橡胶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瞄准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卿凤翎带领团队持续攻关,最终研制出耐低温的偏氟醚橡胶和全氟醚橡胶。

banquan21.jpeg

  卿凤翎(左七)等学术骨干在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合影。研究团队供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下简称创新群体项目)支持下,卿凤翎作为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开展功能导向的有机氟化学研究。6年来,他们发展了一系列有机氟化学新反应、新氟化和氟烷基化试剂,并用于含氟功能物质的创制,而且成为一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队伍。特别的上海有机所研究员胡金波获得“美国化学会氟化学创造性工作奖(ACS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Fluorine Chemistry)”。获奖人名单由美国化学会出版的《化学和工程新闻》周刊刊登。

banquan21.jpeg

  胡金波近影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供图

  “氟”是一个神奇的元素,20%的药物和40%的农药含有氟原子。由于含氟物质的特殊性能,有机氟材料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材料,如耐高低温和耐油氟醚橡胶可制成O型圈用于航空和航天器的密封,含氟高温润滑油可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润滑。

  由于含氟物质在材料和生物医药的重要应用,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一直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特别是近年来,有机氟化学已成为研究热点。

  “在我国开展氟化学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卿凤翎介绍,我国萤石氟矿基础储量达1.1亿吨,每年开采量占全球的60%。在他看来,开展氟化学基础研究,把我国的氟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非常符合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

  虽然天然无机氟化物非常丰富,但天然有机氟化物含量稀少。因此,几乎所有的有机含氟物质需要靠人工合成。“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有机氟化学学科的关键任务是通过掌握氟化学规律,实现含氟有机分子的高效合成以及性质和功能的发挥。”卿凤翎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中低端有机氟材料方面已满足国内相关领域的需求。但是,我国部分高性能有机含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使得高性能有机含氟材料的获取受制于人。

  在对有机氟化学学科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新群体项目团队产生出开展有机氟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探索氟原子对反应和功能的影响、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功能含氟有机分子和材料创制。

  卿凤翎带领团队提出“氧化三氟甲基化反应”新概念,发展一系列氧化氟烷基新反应,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有机所研究员胡金波在长期有机氟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亲核氟烷基化反应中的“负氟效应”,形成一个有机氟化学研究新体系,并发展一系列二氟甲基、二氟卡宾等氟化和氟烷基化试剂,其中两个试剂均被称为“胡试剂”,多个试剂已在全球商品化销售,被国际同行成功使用超过150次,并被美国辉瑞制药公司(Pfizer)成功应用于治疗肺癌药物的合成中。

  上海有机所研究员沈其龙从价廉易得的糖精出发设计合成“沈试剂”,该试剂目前已被国内外20余个课题组应用于发展三氟甲硫基化反应。再如,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张新刚发现首例金属二氟卡宾参与的催化偶联反应,国外同行评价其为发现用于农药、医药等领域的生物活性分子提供了新的机遇,为理解金属氟卡宾参与的化学开辟了新的视角。

  由于发展了10余个原创性氟化学试剂和反应,并有多个试剂和反应收入国外著名化学类工具书和得到广泛应用,上海有机所有机氟化学被国外同行誉为“上海氟化学”。

  在卿凤翎看来,“上海氟化学”继续保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群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要有满足研究需求的经费支持,学术带头人必须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把握研究方向的敏感性,要有一批思维活跃和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年轻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