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病例报告

2022.2.23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主因“间断腹泻、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2年余”于2017 年6月5日就诊于本院感染疾病科。2年半前患者因慢性腹泻曾就诊于本院,查肝生化未见异常,行腹部B超示:肝脏弥漫性病变伴多发结节(较大者直径约1.1 cm),脾肿大。完善腹部CT提示肝左叶及脾脏形态饱满。经药物治疗后腹泻好转,查肠镜未见异常。期间未再出现不适,未规律体检。2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腹泻,对症止泻后于当地医院查腹部B 超(2017 年6 月)示脂肪肝,肝内多发低回声(较大者约1.29 cm×1.01 cm)。腹部CT(2017年6 月)示肝硬化、脾肿大伴肝内多发再生结节形成可能,后为明确肝脏多发结节原因就诊于本科室。既往“肾病综合征”病史10 余年,未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银屑病10余年,潜伏梅毒10年。哥哥患肝炎去世、妹妹患肝炎。


入院查体:体温36.6℃,脉博62 次/ 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6/76 mmHg,BMI 27kg/ m2,皮肤黝黑,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微隆起,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包块,Murphy征阴性,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触诊不满意,肝区无叩痛,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 min。双下肢无水肿。心、肺、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 3.63×10^9 /L,Hb 146 g/L,PLT 86×10^9 /L。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血生化:ALT 45 U/L,AST 36U/L,Alb 46.3 g/L,ALP 76U/L,GGT 36U/L,TBil 17.1 μmol/L,DBil 2.96 μmol/L,SCr 94 μmol/L,TG 1.67 mmol/L,TC 5.19 mmol/L,LDL 2.71mmol/L。凝血:PTA 86%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巨细胞病毒-IgM<5.00 U/ml、巨细胞病毒-IgG 83.60U/ml、EB病毒-IgM<10.00 U/ml、EB 病毒-IgG 172.00 U/ml。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弱阳性;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1:1。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ANA)阳性(颗粒型)1: 320,余未见异常。IgG、IgA、IgM正常、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血清铜蓝蛋白23.7mg/L;尿铜138. 5 μg/24h。角膜K-F环阴性。腹部B超(2017年6月6日):肝脏实质回声增粗,不均质,肝内占位;脂肪肝;脾肿大。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321 dB/ m,E 8.1 kPa。肝穿刺病理:重度脂肪肝,肝内少量铜沉积,符合WD(图1)。患者于2017年6月20日开始加用青霉胺治疗,250 mg/d起始,第3天加量500mg/d;6月27日复查24h尿铜1027.5μg,同时对症支持治疗,驱铜治疗期间无不适,病情好转后出院。


图1 肝穿刺病理结果 a:切片内共见5个轻度炎症扩大的汇管区,间质内轻-中度单个核细胞浸润,伴程度不一的局灶界面炎,其中散在多个MUW-1阳性细胞。其中2个汇管区纤维化较明显,其一伴纤维间隔形成,间质内可见陷入的多个肝细胞。小叶内大泡脂变,范围约70%,脂泡内大小稍不一(D-PAS);b:于1个汇管区边缘少数肝细胞内见阳性颗粒(Timm染色)


讨论


W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致病基因为ATP7B,其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使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导致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精神症状、肝生化异常、角膜K-F环、肾损害、溶血性贫血、骨骼肌肉损害等表现。临床上分为肝型、脑型、其他类型及混合型。WD的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因此对肝功能异常不能用常见肝病解释的患者应及时行K-F、血清铜蓝蛋白、24h尿铜、腹部超声、头颅MRI等检查协助诊断。


本例患者血清学化验结果及肝穿刺病理结果满足2008 年《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考虑WD 诊断明确。虽然没有发现典型的K-F环,但研究表明以肝损伤为主而无神经系统损害时K-F环检出率仅为44%~62%。阳性家族史对诊断WD有重要意义,对新发现WD 患者的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应作WD 的相关项目筛查,并进行基因检测。本例患者兄妹均患有肝炎,不除外家族史可能,但由于经济原因,患者本人及妹妹均未能行基因检测。


回顾本例患者病史,患者2年余前行腹部超声提示肝内弥漫性病变伴多发结节,因为肝生化正常,未进一步明确病因。虽然对这种少见遗传病的认识不断增加,但是诊治延误并不少见。分析本例患者延误诊断原因:(1)患者近2 年查肝生化指标正常,而影像学异常未能引起重视。(2)患者系中年女性,与WD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特性不符合,且有肾病综合征病史,入院查ANA 1:320,且肝穿刺可见界面炎,不能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但患者无明显肝细胞损伤生化表现、免疫球蛋白正常,且WD 肝穿刺病理也可有界面炎,有空泡状核形成及铜沉积,考虑本例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性不大。目前无证据证明患者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WD,国内外文献未见相关报道证明ANA阳性与WD 相关。


目前针对WD 治疗主要有2 大类药物,一是络合剂,能强力促进体内铜离子排出,如青霉胺、二巯丙磺酸钠等;二是阻止肠道对外源性铜的吸收,如锌剂、四硫钼酸盐。WD一经确诊需终身治疗。青霉胺是第一个用于治疗WD 药物,经大量研究证实疗效确切。一般以肝病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多在用药后2~6 个月肝功能改善明显。维持治疗1 年以上,病情趋于稳定。一般用肝功能及24h尿酮监测疗效,肝生化改善、尿酮维持于200~500 μg/24h,考虑病情稳定可减量或间歇用药。用药期间需警惕其副作用:如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等,多出现在用药后1~3 周。若出现明显骨髓抑制、肾毒性、狼疮样综合征等需立即药物调整。而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患者药物治疗改善较慢,多需要用药3年左右症状才能有效改善,有报道认为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人群中,有部分不能耐受而加重神经系统症状,因此不推荐用于治疗脑病为主的WD。近年来,锌剂因副作用小、效果稳定被推荐用于妊娠患者、不能耐受皮下自控镇痛者以及WD各型的维持治疗。同时也是神经型和无症状型WD 的一线治疗。


此外,患者10余年前诊断肾病综合征,未能行肾穿刺病理明确病因,规律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WD可引起肾病,以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起病,多为继发IgA肾病,血尿较为突出,有蛋白尿、无菌性白细胞尿、高尿钙等表现。笔者认为不能完全除外既往肾病综合征与WD相关,目前超声未见肾脏结构异常、肾功能尚可、无电解质紊乱等表现,患者拒绝完善肾穿刺病理。建议患者继续驱铜治疗,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必要时积极明确病因。


信源:程然,李怡婧,方舒,等.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3):607-609.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