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分配色谱的基本原理

2018.7.25

分配色谱的基本原理


分配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的各个组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但需将两相溶剂中的一相,设法固定在某一固体物质上。这样的固体物质,如硅藻土、纤维素粉等,常称为载体。被载体吸收的溶剂,称为固定相。第二相缓慢地在固定相表面上流动,故被称为流动相。然而,这两相必须是平衡以后相互饱和,否则将会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出现所用溶剂系统的浓度变化。在色谱过程中,当展开剂流经原点时,被测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即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每展开一点距离,被分离物质都接连不断地重复地进行着分配。溶质在固定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在流动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常称为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小的物质,即在流动相中溶解得多的物质,随流动相移动的距离就较大,Rf值大;反之,分配系数大的物质,移动的距离较小,Rf值小。所以经过一定距离展开后,分配系数不同的物质逐渐拉开距离,进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一般常用于极性大的成分,如糖、氨基酸、羧酸类、酚类等。


在分配色谱法中的两相系统内,如一相含有机溶剂较多,而另一相含水较多。水相通常固定在固体亲水性载体上,例如硅胶、硅藻土、淀粉、亲水性凝胶、粉状纤维索、滤纸等。有机相通常是流动相,这种方法称为正向色谱法。如果以疏水性材料的载体用有机相浸渍饱和,而水相是流动相的话,那么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反向色谱法。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