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市场需求量高速增长

2013.8.30

  北美、欧洲、亚洲市场对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有关机构预测,预计到2012年需求量将达到26.9万吨,到2017年需求量将达到52.5万吨。

  不难想象,北美和欧洲市场,食品包装和食品服务产品,将推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需求,这个需求将上升到两位数的水平。从体积方面来讲,泡沫包装和可堆肥袋将是高端产品。

  相关分析师透露,未来几年里生物降解的数字需求增长,生物降解聚合物市场还很年轻,而且非常灵活。

  食品包装,餐具和餐具构成了生物降解聚合物市场的主要产品,且不需要排序。因为这些材料可以与食物垃圾堆肥,从而提高立法。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废物管理工作,并减少在堆填区的食品废弃物和包装处理,同时,消费者的压力也鼓励零售商和制造商去寻求这些可生物降解的产品和材料。

  2012年,全球可降解聚合物,其中,欧洲占约55%,其次是北美29%,亚洲16%。据一对夫妇反应: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主要欠缺之处是价格和性能,这就要求加工技术提高,以此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供消费者使用,从而增加产量。Malveda说。“许多国家正制定塑料袋禁令法规,这间接刺激引发了新替代材料的研究和新用途的投资。”亚洲高价格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原料已放缓。目前聚乳酸占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的约47%,其次是41%的淀粉基塑料,根据该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中国在能源领域又将拿下一个世界第一,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周预测,中国今年10月份的单月石油净进口量可能再次超过美国,2014年全年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消费的不断上涨、美国石油消费的见顶和本土石油产量的日渐上升。

  这将不是中国石油净进口第一次超美。去年12月中国单月石油净进口就已经超过美国(其中不乏美国公司为规避税收政策而年底调库存的因素),但相隔仅10个月,中国石油净进口再次超美多少有些出乎笔者的意料。这也再次证明了美国“能源独立”趋势的日益明朗化。

  此前笔者曾预测,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超过美国,但此次EIA的预测更为大胆,其预计明年按照全年计算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就将超过美国。EIA的分析称,2011~2014年美国石油产量预计将上涨28%,2014年达到1300万桶/天,主要来自页岩油、致密油和墨西哥深水油田的增产。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增产速度则要慢得多,约为6%,到2014年中国石油产量仅为美国的1/3.

  在需求端,2011~2014年中国的液体燃料消费预计将增长13%,超过1100万桶/天,而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则在1870万桶/天的水平徘徊,比2005年2080万桶/天的峰值水平下降约10%。

  2014年之后,美国的石油产量还将上涨,石油消费将下降或停止上涨,而中国的石油刚需不会改变,国内增产潜力也所剩无几,因此一旦此次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超过美国,那么与美国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中国将稳稳地坐上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的位置。

  衡量能源独立性的标准有很多,石油净进口量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这里所谓的石油采取了比较宽泛的液体燃料的概念,即不仅包括原油,还包括成品油、伴生凝析油、天然气凝析液、生物燃料和炼厂炼制过程产物等。近年来美国最后一项的产量就高达100万桶/天。

  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因此降低了按照液体燃料口径统计的美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如果按照最狭义的原油统计口径计算,EIA预计 2014年美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69万桶/天(约合3.35亿吨),比2012年下降20.6%,中国2012年的原油净进口量为2.69亿吨,2011 年为2.54亿吨,2010年为2.36亿吨,如果按照年增长1500万~2000万吨计算,那么2014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为2.84亿~2.89亿吨,超过美国还需时日。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美国成品油出口量的加大,美国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原油用于炼制供出口的成品油,即意味着美国进口的原油中有一部分并非为美国自己所消费。如扣除这部分,美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还会有所下降。

  不同的统计口径之下的超越时间点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按何种统计口径计算,中国石油净进口的绝对量超过美国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石油对外依存度都已经超过美国,石油净进口量也即将超过美国,剩下的只有石油消费总量。可以预见,这一项“桂冠”迟早也会被中国拿下。

  石油消费体量的不断增大是中国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国情之一,满足供应安全也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政策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中国作为初级原料最大需求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定,而美国将逐渐缓解在初级原料上的对外依赖程度。油气自给程度的提升不仅大大增强了美国的能源安全,而且直接推动美国实体经济的复兴,为美国制造业创造收入。这些都是美国经济向实体经济层面回归的重要支撑。

  这对中国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不再是单纯的原料进口型竞争关系,中国也存在从美国大量进口能源的可能,但美国“能源独立”支撑起的制造业复兴,将同中国制造业形成新的竞争关系。中美两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关系,中国的经济不再那么依赖美国的消费,相反,美国的制造将冲击中国的制造,即所谓的“中美经济脱钩”。

  美国“能源独立”的影响已日益显现,这有力地支撑了美国经济转型,而同样处在转型升级之中的中国将面临完全不同于美国的能源形势,转变思路,提高整个能源行业的生产和运行效率将是保障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

  近期国际油价借助中东乱局一举站上年内高位,先有埃及国内纷争以及利比亚原油出口受阻,后有美国对叙利亚政府施压,在原油季节性需求逐渐淡出市场视野后,中东政治形势又一次成为油价上涨的推手。不过,笔者认为,中东地缘政治溢价不可能持续走阔,未来油价仍将回归其基本面。

  需求增长乏力

  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拖累,全球原油需求增长不足。美国需求基本不增长,而欧洲需求则是负增长,市场目前较为关注中国市场需求。因为目前来看,中国需求带动全球原油需求的增幅微不足道。而从中国经济层面来看,今年经济走势放缓料已基本定调,从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看,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尽管7月数据表现较好,但还需更长时间观察需求动能。

  供应尚较稳定

  欧佩克国家原油日供应量维持在3000万桶水平,地缘政治风险今年到目前为止对中东地区原油供应没有造成较大的冲击,尽管叙利亚问题令市场担忧。此外,由于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供应增加,还潜在威胁到市场对欧佩克国家的原油需求,因此造成欧佩克国家有减产的压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供应处在偏宽松的格局。

  北美非常规油气开发导致北美产量大幅增长。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页岩油开发使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需求国对国际市场原油需求依赖程度日渐下降。全球最大需求国原油需求的下降直接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增加。例如,本来出口原油给美国的一些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等,不得不重新在亚洲市场找寻新的买家。

  季节性需求推涨油价

  原油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主要是由于原油消费和飓风影响具有季节性。夏季是汽油消费高峰,炼厂开工率以及原油加工量在此阶段会达到高峰。此外,飓风也是影响油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每年8-10月是飓风的多发期,美国主要石油生产和加工都集中在墨西哥湾,而此地恰好是飓风频发地带之一。如果石油设施遭到飓风袭击,将直接导致供应中断,进而影响油价。受原油季节性消费特点的推动,此轮国际油价在6月下旬启动上涨,到7月下旬达到阶段性高点,紧接着在8月下旬受中东局势推动升至年内高位。

  飓风高发时间段到来

  8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NOAA)发表最新的大西洋飓风季展望,与年内5月份发布的观点类似,称2013年大西洋飓风季较为活跃,且仍可能“高于正常水准”,8月中旬至10月份即将迎来飓风活动的高峰。展望称今年大西洋上将生成13至19个热带风暴,其中6至9个会加强成为飓风,飓风中会有3至5个加强为强飓风。因此,未来油价的不确定因素也可能来自飓风季的影响。

  总体来看,今年原油市场继续延续了基本面偏宽松的格局。本轮油价从6月底到7月中的上涨行情主要源于原油季节性需求的激发,在加上地缘政治因素的配合,油价大幅走高。目前来看,季节性需求已经接近尾声,油价在四季度下行压力增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