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吴晓青: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历史性转型

2009.6.15

  部党组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系统地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基本理论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策略,为新时期环保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当前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全面融合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当中,成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环境保护实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同步”与“并重”,以及“综合”解决环境问题,要求环境监测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视到预测预警的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型,为环境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一、从环境保护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环境监测转型

  在今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周生贤部长向全国环保系统发出了环境监测转型的动员令,明确提出要用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命题统领新时期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要求我们基于环境保护的战略全局来思考谋划环境监测转型。

  (一)深刻认清环境监测转型的历史方位

  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而这个总体设计能否科学,关键取决于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做出准确判断。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历经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环境监测业务领域从最初的“三废”监测,发展到了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噪声、生态、酸雨、生物、沙尘暴、土壤、污染源等众多领域,从简单的二氧化硫、重金属、化学需氧量监测,发展到了有机污染物、农药、持久性有机物、环境激素、温室气体等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环境监测范围从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监测,发展到流域、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乃至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监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从手工采样监测,发展到自动在线连续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向高、精、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环境监测技术和标准方法体系;全国环境监测系统机构、人员已由当初几十个监测站发展到2399个,监测人员近5万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组建了由覆盖全国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759个断面、126个国家水质自动站、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站、7个近岸海域分站以及酸雨、沙尘暴监测网组成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环境保护部已正式开始运行环境一号A、B卫星,初步具备了说清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的能力。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鲜明提出要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其实质是要求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从“对立”走向“和谐”。这使得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环保工作全局,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当前,环保工作的深入发展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及时、准确、针对性强的环境监测数据,科学判断环境形势,客观评价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及时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对环境质量状况的知情权,对环境监测的深度、广度、精度、代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我国开展环境国际合作和履行环境国际公约,需要以科学的环境监测数据印证环境保护成果和检验履约成效,当前发达国家环境监测的因子、手段、污染物种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监测质量管理、科研、环境质量的表达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如果国内环境监测跟不上,将丧失话语权,使我国在环境外交上陷于被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与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和世界先进环境监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国环境监测还存在缺乏统一监督管理、信息生产能力弱,环境监测网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不先进、质量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仪器装备水平较低、队伍配置和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等问题。部党组提出推进环境监测历史性转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历史方位。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必须对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深刻认识。如果不转型,环境监测的提升发展将成为空话,大好机遇将白白丧失。如果转型成功,全国环境监测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开启新的航程。

 

  (二)科学把握“转型”的总体思路

  环境监测要转型,必须立足环保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对未来一段时期监测事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筹划。

  遵循“一个统领”——以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统领环境监测转型。环境监测的转型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为什么要转型和怎样转型的”的问题。一是始终保持工作理念的先进性。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环境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统一思想,不断深化对环境监测转型的理性思考,坚持以环保历史性转变的最新成果融入引领转型,将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具体的思路和举措。二是自觉当好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先锋队。要充分认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在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体系,监测的装备水平、人员素质至关重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首先要求环境监测闯出一条新道路,即转型发展,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度、方法等。

  建设“一个体系”——大力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满足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管需要而建立的一套先进、完整和符合国情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的综合体系,其内涵与环境监测转型的目标完全一致。因此,环境监测转型落实到工作层面,就是要牢牢抓住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这个根本,以宽广的眼界准确把握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科技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能力水平,开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局面,为适应并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顺“三个关系”——理顺环保系统与其他部门、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监测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部成立监测司之后,各省级环保厅(局)也将相应成立监测管理机构,新成立的监测行政管理机构也面临转型,其核心是营造和谐有序的监测格局。一是要处理好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要求,统一全国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确立环保系统环境监测的行业地位与权威。二是在环保系统内部实现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的科学分离。监测行政管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加速推进法律法规建设、调整改革体制机制、科学编制规划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上;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特别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级站要将工作重点从协助管理转到业务技术上来,“聚精会神抓业务,一心一意钻技术”,把环境监测业务和技术工作做大做强、做精做细,不断提高技术支撑保障能力。三是处理好监测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对省、市、县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事权划分和职能任务的科学化、法定化,优化资源配置,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任务、投入、能力相配套,提升整体效能。

  实现监测“三个说清”——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宗旨是“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环境监测工作必须紧扣这一宗旨,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环境执法提供证据、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环境研究提供数据。

  努力做到“三个说清”:

  一是通过加强污染源监测,努力说清污染源状况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通过深化环境质量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科学准确判断环境形势提供技术依据;

  三是抓好应急与预警监测,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及时发现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有效应对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数据支持。要不断提高监测数据和监测信息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使环保工作由被动、事后、补救、消极转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这也是环境监测转型的最终目的。

 

  二、以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带动环境监测转型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环境监测转型的抓手和载体,要通过落实周生贤部长提出的监测管理全国一盘棋、队伍建设上下一条龙、网络技术天地一体化的要求,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法制、人才、技术、装备的创新发展。

  第一,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环境监测管理的转型重点是突破影响和制约环境监测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通过《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政府机构改革,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解决制约本地区环境监测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问题,使监测工作真正做到管理顺畅,运行高效。同时,要通过各类配套监测法规、制度、办法的制(修)订工作,逐步规范环境监测网络和工作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国家环境监测网与地方环境监测网的业务关系,统筹整合环保系统内的监测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带动环境监测条件手段逐步改善。近年来,全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整体水平不高,地区间差异明显。当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大幅度增加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投入,各级环保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按照全面加强省级站、重点加强地市级站、逐步完善县级站的建设思路,向基层、中西部及边境地区倾斜,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同时,还要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农村环境监测、生物生态监测、有机物监测、环境应急监测等方面能力建设,以监测装备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为转型提供硬实力支撑。

  第三,以监测业务为平台,带动环境监测支撑效能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大力加强环境监测核心业务体系建设。一是优化调整环境监测网络,拓展环境监测领域,建立国家与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二是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水平。建立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制(修)订各类环境监测报告技术规定,研究建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标准(规范)体系,使各类环境监测报告更加准确、及时、针对性强。三是加强污染源监测与环境统计分析。深化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开展运用监测数据核算污染物排放总量研究,大力加强环境统计工作,深化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研究,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全面提高各类环境监测信息、报告的决策参考价值。

  第四,以监测科研为先导,带动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任何从未知到有知的探索性监测都是科研的过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升从来都是以科研为先导的。一要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监测技术方法、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表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污染源监测、总量核算和应急监测等为重点,完善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标准方法、技术规范体系。二要在科研中体现管理的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认真做好“水专项”等重大项目,加强“灰霾”天气表征等老百姓关心问题的研究,同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日常监测能力的转化。三要加强监测科研管理,因地制宜建立环境监测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高度重视监测科研规划和监测标准规划,建立科研项目库。监测总站要组织各级监测站协同攻关,解决监测领域重大科技问题。

  第五,以质量管理为手段,带动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科学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基本途径。目前,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全程序的质量管理还没有开展。要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以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探索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全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加强环境标准样品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要组织开展各监测领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逐步完善监测要素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实现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

  第六,以技术培训为引擎,带动环境监测队伍素质整体跃升。目前监测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员流动性大,素质整体还偏低,必须认真贯彻队伍建设上下一条龙的要求,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监测人员技术培训。要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中长期规划,编写高质量培训教材,建立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基地和专家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有关专业机构建立长效的合作培训机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将培训内容与日常工作、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升全国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老中青相组合、高中初级技术人员相搭配、专业和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的监测队伍,为全面履行新时期环境监测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在支撑环境管理的监测实践中加速环境监测转型

  环境监测转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将转型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少争论,不折腾,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加速前进。

  第一,在深化环境质量监测中提高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能力。当前,各级政府和百姓高度关注环境质量变化,监测系统要在深化环境质量监测上狠下功夫。一是积极拓展监测指标,探索将氮氧化物、PM2.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臭氧等指标转为常规监测的前期技术准备;二是着力抓好区域环境质量联动监测,在启动长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启动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联动监测,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地表水环境联动监测试点准备;三是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监测,研究制定技术路线,有选择地开展试点工作,对已经列入中央农村环保资金“以奖促治”的村庄(乡、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四是充分利用国家环境卫星遥感数据,从生态监测入手加快环境卫星业务化应用进度,把“天地一体化”要求落在实处。

  第二,在做好应急和预警监测中提高说清潜在环境风险的能力。在当前环境事故频发的形势下,必须下大力加强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准确把握环境安全隐患所在,牢牢控制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主动权。要增强预警和应急监测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针对性预案,加强应急监测培训,适时开展流域、区域应急监测演练。要研究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环境风险级别划分与评价标准,全面启动空气、地表水环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研究开发预警表征发布平台,根据自动监测和常规数据的异常变化及时开展预警,实现预测预警模拟分析的可视化表达。真正使环保工作在抵御和化解环境风险上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

  第三,在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中提高说清污染源状况的能力。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服务环保大局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的三大体系。作为三大体系之一的监测体系,必须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线,及时跟踪、说清重点监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一是做好企业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工作;二是尽早出台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在确保在线监测的数据质量的同时,做好比对监测,逐步完善自动监测设备的监督考核制度;三是对未安装自动监控设施的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开展例行监督性监测工作;四是深化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探索扩充污染源排放总量监测指标,同时逐步实现运用监测数据核算污染源排放总量。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监测实践,不断提高说清污染源状况的能力。

  总之,环境监测的转型势在必行,任重道远。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以务实敬业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举措埋头苦干,共同推进全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