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界中旺盛生长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某些树木相比,动物的长寿不算什么。但人们此前对树木,例如银杏的长寿机制却一直不清楚。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外科学家团队截止目前最为全面的树木长寿机制研究成果。他们选用银杏树干维管形成层为主要研究材料,综合运用细胞学、生理学、多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揭示了银杏古树长寿的内在机制。

论文作者、扬州大学教授王莉告诉《中国科学报》,树木生长主要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和侧向维管形成层的分裂分化,但树木生长到一定年龄以后就不再升高,因而无法反映年龄的变化。树木主干维管形成层每年都能分裂分化出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维系着树体的生长,是研究古树长寿机制的理想材料。

该研究通过年轮测定技术结合DBHs的分析,确定了34株银杏树的真实树龄,其树龄分布在15年—1353年,并将其中不同树龄的树木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成年树相比,古树组(193年-667年)形成层细胞层数变少,新产生的年轮宽度变窄,生长素(IAA)

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上升,细胞分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下降,表明古树中维管组织生长变缓。然而古树树干的横截面积增加量(BAI)仍处于高水平,显示银杏古树形成层干细胞仍具有较强的持续不断的分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