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正确认识输血的几个概念

2021.5.26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是从Land2steiner发现红细胞ABO血型开始的,迄今为止已有百年历史。近20多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使之有了飞跃的发展。输血医学已涉及到了血液学、传染病学、免疫学、移植生物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及生物工程学等相关学科。

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在我国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观念。如果不迅速更新这些观念,树立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目前临床输血领域的新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血不全

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在(4 ±2) ℃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而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存作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血小板需要在(22 ±2) ℃振荡条件下保存,4 ℃静置保存影响血小板质量;白细胞中对临床有治疗价值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后者在4 ℃的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8 h;凝血因子中因子Ⅷ和Ⅴ不稳定,要求在- 20 ℃以下保存其活性。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不足一个治疗量。

二、通常输注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

现代输血不仅提倡成分输血,而且提倡输注保存血,这是因为: a) 某些病原体在保存血中不能存活。梅毒螺旋体在(4 ±2) ℃保存的血液中存活不超过48 h,疟原虫则保存2周可部分灭活。b) 输保存血以便有充分时间对血液进行仔细检测。c) 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不一样。补充粒细胞,8 h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补充血小板,12 h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至少当天的全血视为新鲜血;ACD保存3 d内的血以及CPD或CPDA保存7 d内的血视为新鲜血。但目前由于血液进入血站要进行血液检测,所以最快进入临床的血液也要3 d以后,通过输全血补充血小板、粒细胞、凝血因子是不科学的。d) 某些宜用新鲜血的患者: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严重心肺疾患需要输血者;因急性失血而持续性低血压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输血者。这些患者需要尽快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且不能耐受高钾,故需要输注新鲜血。需要强调的是,需要输注新鲜血的患者未必要输全血,应以红细胞制剂为主。

三、需要输新鲜血者未必要输全血

a) 输全血不良反应多。全血中细胞碎片多,保存损害产物多,输注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全血与红细胞相比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保存期太长的全血中微聚物多,输血量大可导致肺微血管栓塞。b) 输红细胞能减少代谢并发症。红细胞中细胞碎片少,保存损害产物少。

四、尽量减少白细胞输入

尽量减少输入患者体内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已成为现代输血中的新观点。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物,一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也可通过白细胞的偶然输入而传染,如巨细胞病毒(CMV) 、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 IV)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等。保存全血中的白细胞尽管已经全部或部分死亡,但残余的细胞膜仍有免疫源性,可以致敏受血。临床上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常可引起多种副作用,包括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目前普遍认为,白细胞含量小于5 ×106时,即能有效防止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有风险

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可能。

(一)、输血可能传播多种疾病

输血可经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病毒、梅毒、疟疾和细菌,近年来还证实有一种仅由蛋白质组成的朊病毒。目前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H IV、肝炎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等) 、微小病毒B19 (B19V) 、CMV和EB病毒等。由于我国人群中肝炎病毒感染者和携带者比例高,因此肝炎病毒是威胁我国输血安全的主要病原体。

此外,血液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中存在着窗口期。所谓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后直到可以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标志物(病毒抗原或抗体)前的时期。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已存在病毒感染,但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目前H IV、HCV等常规仅检测抗体。因此,常规筛选检测不能检出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携带者。

另外,试剂灵敏度的限制也可造成漏检,试剂不可能全部检出抗原、抗体阳性的标本。对于世界公认的优质试剂,其灵敏度也不可能达到100%。受血者经输血后是否发生输血相关的传染病,除与病原体的输入数量有关外,还与受血者的免疫状态有关。

(二)、输血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由于人类的血型复杂,同型输血实际上输的是异型血,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关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性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TA-GVHD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