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上胸段椎管内原发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

2022.3.30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因“胸背痛5年,双下肢走路不稳4年,加重半年”于2014年9月5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不能独立行走,双侧乳头以下部位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级左右,肌张力高,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双足趾深感觉减退(定位模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上肢查体正常。MRI提示:上胸段(T3~5)椎管内硬脊膜背侧条索状占位病变。T2WI呈高信号,肿物边界清晰,胸髓受压变扁,见图1。考虑为椎管内良性占位病变。



入院第5天行T3~5后路肿瘤切除术。见肿瘤原发于椎管内,位于硬脊膜背侧,呈暗红色,质软,血运不丰富,与周围无粘连,长约8CM,宽约2.2CM,厚约0.6CM。在显微镜下从肿瘤下级向上缓慢分离,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第6天双下肢肌力Ⅳ级,深感觉恢复,第8天在人搀扶下能够下床走路,第12天双下肢肌力Ⅳ+级,能独立行走。病理报告:海绵状血管瘤。


讨论


本例为老年患者,以双下肢走路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提示上胸段有硬脊膜背侧条索样占位病变,与硬脊膜分界清楚,胸髓受压。通过影像学分析,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对于该病的治疗,如果肿瘤较小,未产生压迫效应,可以观察,反之应给予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是在切除相应阶段的椎板后,应在显微镜下对肿瘤进行分离,分离过程中,可将肿瘤轻轻抬起(因此类肿瘤与硬脊膜多无粘连),使用神经剥离子沿硬脊膜表面向背侧轻轻撬拨,将肿瘤完整切除。


分离过程中,切忌向硬脊膜侧施压,因为一是胸髓比较脆弱,受压后极易受到损伤而加重临床症状;二是胸髓受肿瘤的压迫已经很严重,如果再额外受到压迫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海绵状血管瘤的血运不丰富,手术在显微镜下实施可以做到完整切除。由于胸廓的保护作用,肿瘤切除后可以不实施钉棒固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