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发展历程

2023.1.20

  1939:气态NMR试验成功

  1945:凝聚态NMR试验成功

  1945:美物理学家Block和Purcell同时发现NMR现象,证实了核自旋的存在,为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提供了直接的验证,是本世纪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1950:W.G.Proctor和当时旅美学者虞福春发现NH4NO3中14N的共振谱线为两条,说明同一核在不同化学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核磁共振信号(化学位移δ不同)

  1951:Gutowsky等发现POCl2F溶液中19F谱图中有两条谱线,而分子中只有一个F,由此发现了自旋--自旋耦合(spin-spincoupling)

  1952:Block和Purcell二人因发现NMR现象,获诺贝尔物理奖

  1961:法国著名物理学家A.Abragam出版专著《核磁学原理》,目前已成为物理学中广泛引用的专著

  1966: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出现

  1970年代:R.R.Ernst创立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FT-NMR)

  1970-1980年代:R.R.Ernst发展了二维核磁共振(2DNMR)

  1987:R.R.Ernst及其学生G.Bodenhausen和A.Wokaun合作出版《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原理》,此书与A.Abragam出版的专著《核磁学原理》被国际NMR领域称为NMR发展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1991:R.R.Ernst因其创立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FT-NMR)及发展二维核磁共振(2DNMR)这两项杰出贡献,当之无愧的独享了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