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HoloMonitor M4应用于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的3D形态学

2020.5.11

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术的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的3D形态学

数字全息显微术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活细胞形态学研究的新技术。采用了数字全息技术与显微技术相结合方法,特异性测量细胞数目、细胞面积、厚度及体积等细胞形态学评估参数,提供空间、时间、高分辨率的三维形态学图像,经数据处理转化为细胞增殖、迁移、活性和细胞死亡等细胞变化过程[13-16]。数字全息显微术已逐渐应用于细胞水平机制研究中,如通过实时成像技术从原理到应用全过程研究各个阶段细胞的病理生理学改变[17]。目前登革病毒感染机制主要通过对相关蛋白、细胞通路、细胞因子等方面的表达与调控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对侵袭过程中病毒-细胞膜融合的构象改变形式和方向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借助HoloMonitor M4全息细胞成像及分析系统,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定量分析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面积、厚度及体积等各项三维参数的变化,有助于阐明登革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节。同时,此方法对于其他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同样适用,为研究病毒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提供了新方向。

结果与分析

2.1 C6/36细胞全息细胞成像仪下的最佳成像密度

在接种细胞量方面设立105、2×105、4×105、8×105、106个/孔等5个不同条件,对各实验组过夜培养后进行细胞三维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参数分析,确定开展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三维形态学实验最佳密度。结果显示:实验3中细胞接种量为4×105时C6/36细胞贴壁后单个细胞生存空间充足,呈良好的圆形三维形态,细胞间形态学表现一致,提示细胞三维成像具有较高统一性。同时,在统计分析中无论是细胞面积、厚度还是体积,实验组3数据标准差均最小,表明该接种量下离散程度最小,各项指标具有更强的均一性。

2.2 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的三维形态学变化

4×105接种量下,C6/36细胞全息图显示单个细胞三维形态表现统一,细胞面积、厚度和体积离散程度均最小(P<0.05),确定其为最佳成像密度;转移至37 ℃、5% CO2培养24 h后细胞厚度、面积和体积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和培养期间4个血清型DENV组

细胞面积和体积增大表现一致,但孵育期间DENV1-4均表现细胞厚度减小不同,培养期间DENV1、2细胞厚度减小而DENV3、4出现截然相反的厚度增大现象。同时,不同血清型间变化趋势及程度具有各自特异性。

讨论:

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的活细胞形态学检测新方法,实验证实通过三维全息图、形态学参数统计等方式可以全面阐述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方向与强度。此方法应用于登革病毒感染C6/36细胞的膜构象改变的探索,有助于全面阐述感染过程中细胞系列膜构象变化趋势,为深入研究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感染机制奠定基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