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熊丙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原因岂止创业教育薄弱

2010.5.25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5月13日在京举行。教育部强调,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创业教育,将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但要由此推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出现新局面,却为时过早。

  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大学生创业”就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词汇,当时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风起云涌,在一帮网络英雄的造势下,很多大学生都做起了创业梦,那时,撰写创业计划说明书很是时髦。此后的10年间,无论是政府部门、高校,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大学生创业寄予厚望,可是,事实是无情的:大学生创业率极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更低。前者不到大学毕业生数的1%,后者也只有整个创业数的1%不到,结合两者计算,每年600万之众的大学生,仅有几百人能成功创业!

  有不少教育人士将这归因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太过薄弱,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每年都发文,要求高校重视创业教育;而一些高校也推出创业创新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鼓励大学生立创业志。但是,大学生创业仍旧没有多大起色。给大学生创业泼冷水的企业家倒越来越多。

  这是何因?客观上说,大学生创业教育确实在高校中很薄弱,师资缺乏、教育理念陈旧、内容单一、效果不佳。而更令人忧虑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这种情况,其实普遍存在于高校所有教学中,而且其他教育教学的情况比大学生创业教育可能更糟——大学生创业教育有“举全校之力”的关注,尚且如此,何况其他课程!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难有起色,根源在于高校整体不重视大学生教育,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教学内容都存在严重问题。

  这才是今天大学教育的重要问题。虽然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上,教育部门和高校一直引以为豪,但谈起大学生培养质量,却不得不承认质量严重下滑的事实。这才有教育部倡导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在这一工程之下,推出了评选国家教学名师、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等“实事”,至于众所周知的本科教学评估,目标更是直指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可审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结果是十分令人失望的——去年国家教学名师评选,曝出九成当选者有官衔,20名获奖者为“校座”的新闻;最近南京大学校长助理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材料造假事件被曝光,有知情者为其打抱不平,指出这种造假情况在90%的申报材料中都存在,所谓“做材料”,言外之意,就是精品课程是“造出来”的,而不是“上出来”的;而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了。

  在大学之内,又有多少校领导和教授,是把大学生的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事呢?更普遍的情况是,搞经费、搞课题、发论文、弄ZL,是校领导们和教授们所热衷的事。一个给学生认真上课的好老师,由于没有课题、没有经费、没有论文,而不能评职称,甚至面临考核不合格、被淘汰出局的命运,是过去10年我国大学的通行规则。确切地说,今日功利的大学,教育已经“空心化”。

  所以,我不相信大学生创业教育能给现实带来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可能停留于形式;而就是这门课开得风风风火火,也难改变大学教育的整体落后局面。如果教育部门和高校真重视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那么,必须进行以下教育改革。

  首先,切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国大学追求功利办学目标、教育的“空心化”趋势,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力量对教育、学术的严重扭曲——对教师的数量考核指标,就是行政机构为追求“论文多、成果多、获奖多、ZL多”四多办学政绩而制定的,并纵容一切可以成就“四多”的手段。要让大学重视教育,必须把教育主导权给教师,这才能让教育回归教育规律。

  其次,探索建立自由转学制度。我国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重新选择大学的权利,只有无奈地接受大学的劣质教育。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看,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才是促进大学有竞争意识,持续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动力。试想,假如某校提供的教育质量低,学生就业难找到工作,在自由转学制度下,这所学校还能坚持多久呢?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