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热防护性能值测试(TPP)

2020.5.19

热防护性能值测试(TPP)

1、热防护性能值为 3 个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2、校准热源-按步骤 8.1.2.2~8.1.2.5 中校准热源,使总热通量达到(84±2) kW/m2 [(2.00±0.05)cal/cm2?s ],记录总热通量数据。随后取下试样夹持架,装上试样和传感器准备测试。建议在测试完成 3组样品共 9 个试样后重新校准总热通量(可增加校准频次)。

3、试样正面朝向热源,背面放置铜量热传感器。多层试样的内层正对传感器。传感器和试样之间加隔距框即为非接触式,不加则为接触式测试,应在报告中注明。6.4 mm 厚的隔距框仅在非接触式测试时使用。

多层试样隔距框的使用-非接触式(加隔距框)测试通常用于模拟衣服内层和穿着者之间的空气层。在本项测试方法中,对于测试时间超过 60 s 的多层试样,不建议使用非接触式(加隔距框)测试。

4、测试前使用隔热遮板隔离热源。隔热遮板移出后,试样暴露于热源上方中心点处并开始记录数据。

5、当铜量热传感器测得的累积能量(计算方法见 10.2)与 Stoll 曲线相交后,中止测试,记录暴露时间,试样移出热源。Stoll 曲线计算公式见 10.1。

6、热防护性能值是暴露时间与校准总热通量的乘积(公式见 10.3)计算得出。

7、记录测试中观察到的现象(参见附录 A)。

8、将试样夹持架和传感器组件冷却至(28~33) °C (模拟人体表皮的温度),再按步骤 9.1.3-9.1.7进行剩余样品的测试。完成三个试样测试后取平均值记录为试样的热防护性能值。

9、剔除与平均值相差超过 ± 10 % 的测试结果,重新裁样补足三个试样进行测试。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