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选用抗生素请细菌室帮忙

2021.5.21

   自20世纪上半叶抗生素问世以来,人类的抗感染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曾经夺去无数人生命的感染类疾病已销声匿迹。但与此同时,病原微生物也学会了与抗生素“抗争”,而且抗生素常常是在无细菌学支持的情况下被盲目应用,导致几乎所有的细菌都获得了耐药基因,特别是近20年来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使临床治疗陷入困境,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医院感染细菌的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国际医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难题。  

    医院细菌感染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不仅各个国家之间的耐药菌群不一样,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也不同,甚至在同一医院的不同病房,院内感染细菌和耐药种类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由我国著名的临床微生物学家陈民钧教授牵头的协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历经十年,开展了“医院感染细菌的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医院20314株菌进行国际水准的细菌耐药监测和耐药情况分析,为国际微生物学提供了中国特有的细菌耐药数据,为该院及外地无数疑难感染患者及时作出了微生物诊断,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他们创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监测方法,并向全国推广,提高了全国细菌室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耐药监测水平。在基础研究方面,他们从基因、蛋白等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多种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研究发现,同样是肠杆菌科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国内外耐药类型不同。美国和欧洲这两种菌耐头孢他啶的比耐头孢噻肟强的多,而在我国恰好相反,中国30多家医院的肠杆菌科菌耐头孢噻肟比耐头孢他啶要高出10倍不止。陈民钧、朱戌冬、王辉、吴伟元等在2000年通过对协和住院病人中分离到的高耐三代头孢类的肠杆菌科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中产生的超广谱bcta—内酰胺酶中50%到100%为头孢噻肟酶(CTX-M型超广谱beta—内酰胺酶),这一发现不仅很好地解释了上述国内外肠杆菌科菌对两种抗生素耐药的差异,而且揭示这种现象与中国近十几年来头孢噻肟被滥用高度相关,提示我们不良用药习惯将导致细菌耐药的加速。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协和细菌室把很大的精力用到新技术的推广上。他们在国内率先掌握了苛养菌特别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分离鉴定技术,率先报告其耐药状况,并从1997年开始将它们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技术向全国推广;他们在国内首先评估了多种抗生素的体外活性并向全国推广先进的E-test技术和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ESBLs)及Am-pC酶的检测技术。这些工作推动了全国各医院细菌分离和耐药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技术的提高。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介绍,在近两年全国的质控工作检查中,大多数医院药敏的准确性已有显著改善,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报告,使细菌室真正成为临床的好帮手。  

    每一位协和医生手里都有一本年年更新的“抗生素活性调查卡”,上面记录着该院上一年度的细菌耐药统计结果,用于指导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协和细菌室从1993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这项工作,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普遍欢迎。在他们的启发下,全国有20多家医院也陆续开展了上述工作。  

    为满足临床需要,协和检验科细菌室建立了药敏的多级报告制度。血标本送到后,立即进行培养,当仪器红灯一亮,显示有细菌生长,细菌室立即打电话给相关临床科室,以便其调整药物。初步药敏报告和正式的药敏报告在第二天和第三天也相继发出。据此报告,临床经验治疗改为对症治疗。  

    一位58岁的女病人间断性发烧3个多月,经过数万元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从外地转入协和,诊断为心内膜炎,但当时病人高烧39.50 ℃,无法手术。检验科细菌室立即为她作药敏监测,13次血培养中3 次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骇然发现之前病人所用过的抗生素正是助这种菌生长的药,同时发现该病人已对17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病房将经验用药亚胺培南换为复方新诺明对症治疗, 3天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持续用药加以巩固后,她接受了成功的心脏换瓣手术,两周后康复出院了。一位90岁的老人患肠炎腹泻而入院,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病人腹泻加重,进入病危。细菌室从其便涂片中发现100%为抗生素助长的酵母菌,原来老人得的是抗生素诱发性腹泻,立即停药,予以抗真菌治疗3天后,病人好转。像这样从细菌学出发,对病人进行不同角度的诊断,情况常会出现很大转机的例子在协和举不胜举。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