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核小体的临床意义

2022.6.15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

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包括组蛋白H1和166bp DNA的核小体结构又称染色质小体;

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

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实验表明,核小体具有自组装 (self-assemble) 的性质;

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通过核小体相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其功能与染色质的浓缩有关,且能够进行自装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