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章开沅:治学不为媚时语 独寻真知启后人

2019.4.10

   章开沅,中国近代史学界之泰山北斗、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在辛亥革命研究、张謇研究、商会研究、教会大学研究、贝德士与南京大屠杀研究等学术领域有开创性贡献。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称号。

1554879361880345.jpg

  就算你没有拜读过章开沅的史学著作,但总听过,3年4次请辞资深教授的新闻。

  2014年4月,抱着“让出这个头衔,让年轻、新鲜、有朝气的面孔出现”的念头,章开沅终于“如愿”,成为国内请辞资深教授第一人。一时间,舆论界、学术圈肃然起敬。

  出人意表的举动背后,支撑他的是一片如海洋般庞大的精神世界。

  他曾在自传中说道,“做学问的最佳精神状态是什么?简单地讲,就两个字,一个是‘虚’,一个是‘静’。‘虚’即是虚空,胸中没有丝毫杂念,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羁绊,没有项目,没有考核,甚至没有以前的一切理论知识,将自己完全放空。‘静’即是宁静,不生活在热闹场中,才能宁静;心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才能宁静。一个学者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开创什么样的局面,和他的纯真度是大有关系的。”

  在章开沅人生的若干片段中,你都能发现纯真治学的影子。

  庆幸自己有独立的精神世界

  童年的章开沅体弱多病,但梦想自己是一位剑侠,能够“人剑合一”,化为一道白光专打人间强霸。

  上中学以后,章开沅嘲笑自己儿时的幼稚。此时的他认为,文学家比较适合自己。

  1943年,当江津国立九中以“思想问题”将章开沅开除时,他反倒很高兴,觉得自己成为高尔基的机会来了,梦想完成属于自己的《人间》三部曲。那几年,章开沅曾经两次被学校开除,第二次是和军训教官发生激烈冲突。

  章开沅曾说,从剑侠到文学家,他的梦想都来自于阅读,并因此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学时,他最爱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如书名显示的那样,这套丛书相当于民国时流行的普及版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哲学、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基础知识。

  白天看完天文,夜里他和同学躺在坟头上寻找星座;看完古希腊和罗马历史,他们把斯巴达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10个孩子依靠摔跤来排名次。因为有一个孩子患小儿麻痹症,章开沅通常排第9,所以他老来常常自嘲:“我早已就是老九。”

  常年身处“乱世”,个人境遇曲折坎坷,但是章开沅庆幸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他形容自己仿佛能够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淡化穷苦,也远离思亲和乡愁。

  精神世界几乎贯穿章开沅的一生,潜移默化地指引他的行动——加入青年远征军、从金陵大学辍学来到解放区中原大学受训。儿时“白光乍起,恶敌人头落地”的“剑侠梦”并未消失。否则,当中原大学校部拒绝他参加一线战斗部队,反而要求他“参与新中国正规大学建设”时,他便不会流露沮丧。看着昔日战友赶上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被留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的章开沅,逐渐融入“一切服从组织分配”的生活。

  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

  章开沅后来相信,中原大学是因为看重他的理论功底才不让他上前线的。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于是,他选择留在中原大学,从事以思想改造为主的干部培训工作,并最终进入新成立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

  及至中原大学与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和湖北教育学院合并成为华中师范学院时,章开沅还只是“中共党史”的实习教员。1954年开始为本科生上近代史课程以后,他正式进入中国近代史领域,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1981年,章开沅与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主编的120万字的3卷本《辛亥革命史》面世。这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辛亥革命综论性的煌煌巨著,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赞誉,被称为最能体现当时中国辛亥革命研究的观点、方法、水平的权威性著作,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又被列入国家精品著作再版。

  此后,章开沅又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著作,如《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先后被译成韩文、英文、俄文三种文字出版;《辛亥革命大写真》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等,推动了辛亥革命史研究在主题与方法上的拓展,得到中外学界的积极回应。

  上世纪80年代,作为海内外学者公认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权威,章开沅还应邀赴海外讲学,着重介绍新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成就与新趋向,将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了国际。

  出于一个历史学家的良知和历史责任感,自上世纪90年代初,章开沅投入到贝德士文献的系统发掘、整理和艰苦研究,相继推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荣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南京:1937.11—1938.5》《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曾两度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贝德士文献研究》等著作。这些论著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提供了无可辩驳的铁证,强有力地捍卫了历史的尊严,先后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他关于南京大屠杀以及贝德士文献的研究给予报道和评论。

  章开沅不仅关注历史,也拷问史魂,关注现实,提倡“参与史学”,主张“历史学者不仅应该积极参与现实生活,而且应该成为把现实与过去及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与影响现实生活,并且与人民一起追求光明的未来”。

  数十年来,他身体力行,广泛参加有关社会活动,发出正义的呼声,勇敢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2006年,在首届南京国际和平论坛上,他被授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

  此外,章开沅还为武汉市首义广场与红楼、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珠海留学史博物馆的建设建言献策,并关注市井生态,曾为杜绝公开叫卖假发票而奔走呼号。

  虽已荣休,章开沅仍然笔耕不辍,心系史学繁荣,并用史学研究来推动社会进步与世界文明发展。

  2015年,11卷本约460万字的《章开沅文集》出版,该文集全面汇集章开沅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学术研究、教育管理、社会思考、文明对话等各个方面的成果,备受学界瞩目。

  有勇气与主流保持理性距离

  章开沅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仅6年(1985~1991),但是他却堪称自院校调整以来,该校声望最高的校长。如今,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内,还有着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章开沅路”。

  请辞这件事,在他的生涯中并不是只发生过一回。

  1990年,章开沅请辞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职务,赴美访学4年多。在这期间,原国家教委多番挽留,告诉他“不必辞职也可留学”,可是他一心向学,曾说“自己这一生从未留过学,想补这一课”。直到1991年初,他的职务才正式免除。

  “资深教授”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头衔,享受与两院院士同等的待遇。2002年获评资深教授的章开沅,是我国主动请辞资深教授第一人。2011年,他的第一次请辞因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暂缓;第二次请辞因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作罢;2013年,他以“年迈多病”请辞未获批准;2014年初,他作了第4次请辞。3年内,4次请辞资深教授头衔及相关待遇,其中包括每年10万元津贴,其所作所为堪称学术界的一股清流。

  章开沅曾说:“我带头自我革命,不当这个资深教授,更多的是希望对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有点推动。现在醒悟和改革还来得及,否则大学没有希望。”

  在《章开沅口述自传》中,他曾说:“有勇气与主流保持理性的距离,才能独立思考,不阿世媚俗,寻觅真知。我一直非常欣赏清代大儒戴震的如下名言,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

  事实上,章开沅正是这样践行的。自上世纪50年代执教以来,他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反对教条主义和照本宣科,力主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培养学生广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严格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做学问,不急功近利,不趋附世俗,以学术精品来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他还对毕业学生进行追踪关怀,给予学术研究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

  多年来,章开沅一直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教育不仅是世风的先导,还要作为社会改善的先导”“大学建设不能本末倒置,学校要把重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回归大学主体,回归教育本性”“打破异化的师生关系,老师要自己尊重自己”等独到见解。他对中国家长将子女送往国外留学的路径过于依赖表示担忧,并时常用自己的例子表明对学校用人应不拘一格。

  2018年12月11日,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给章开沅和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易风。由于刚动完手术,章开沅并未到现场领奖。

  诚如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在当天致辞中所言:“作为学者,他治学为文,寻史求真,潜心研究辛亥革命史五十余载,主编中国第一部辛亥革命史专著,让武汉成为辛亥革命史学研究的世界中心;他远涉重洋,搜集史料,为‘南京大屠杀’提供铁证。作为校长,他扎根中国大地,开放办学,以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以超凡魄力致力国际学术交流,让桂子山成为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一方重镇。作为前辈,他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甘做后辈的‘铺路石’。他主动请辞‘资深教授’,成为中国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的第一人,真正体现出好老师、杰出历史学家和优秀教育家的追求与本色。”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