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儿药物性皮炎的疾病病因分析

2023.2.09

  其发生机制与变态反应相同。某些药为完全抗原,如破伤风抗毒素,白百破疫苗等,多数药物是非蛋白质,称为半抗原。当其侵入人体与体内组织蛋白(又名载体蛋白)以共价键结合为不可逆的稳定的半抗原-蛋白复合物,变成完全抗原,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抗体。此类抗原抗体产生变态反应表现在皮肤及黏膜上,即造成药物性皮炎。以后每遇同样药物,即使是极少量也可出现皮疹。药物性变态反应的表现不属于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和毒性反应无关。发病只限于少数致敏状态的人群。有一定的潜伏期。以皮肤发疹型为例,第一次用药后,经过4~20天(平均为8~10天)的致敏期,处于潜在性变应状态,无症状。如继续用药,则4~5天后,发生为变态反应。如过去用药已经使机体处于变应状态,再次用药,则24h之内发生反应。有的个体可以耐受某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一旦体内发生某种改变时,反应可在数分钟至24h内出现。发生了某些药物的变态反应,就有可能存在对化学结构相近似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还可发生多价过敏,即在药物皮炎的极期,对于一些结构式不同的药物,也发生过敏。因此在药物治疗中应予以注意。非变态反应机制也可引发药物皮炎。指药物的固有药理学、毒性反应不耐受等。患者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包括药物)后,由于表皮发生特异性敏感作用而出现皮疹,称为接触性皮炎。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