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全国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数据库建立

2008.3.27

为查清我国目前艾滋病病毒HIV-1亚型的种类和变化、新重组病毒的类型及其在人群中的传播特点,并利用其研究成果解决我国HIV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在全国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我国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该项目日前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研究者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基因和遗传分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对全国各省随机抽样的1000余例艾滋病(AIDS)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该研究项目发现了9种HIV-1亚型及其重组型,其中B/C、B’和A/E重组株分别占总数的48.6%、29.8%和15.7%,并查明了各型毒株在我国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且描绘出它们在我国的主要传播轨迹。与10年前相比,B/C重组株取代B’亚型毒株成为我国最主要的HIV流行株。

该研究项目发现我国HIV-1毒株的CRF07-BC重组株具有独特的重组模式,其tat基因和LTR发生特定的基因突变是导致其体内外复制能力较低、受其感染人群的病毒载量较低的分子基础。

该研究项目根据感染人群HIV基因离散率随流行时间增长的规律,计算出了我国主要HIV毒株在感染人群中的基因变异速率,并据此测算出我国近两年大幅增长的新报告HIV/AIDS病例多为既往感染者,为国家准确掌握艾滋病宏观疫情、将我国HIV/AIDS估计数从84万降低到65万的重大疫情调整和评估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项目建立了包括HIV基因序列、流行病学、生物学、遗传和免疫学综合性资料的中国HIV/AIDS研究数据库,以及与之配套的毒种样本库。与以基因序列为主的国际HIV基因库相比,该综合性数据库在对外开放服务中,既支持了国内外单位的科学研究,也促进了我国HIV试剂的改进、耐药毒株的监测和主要流行株疫苗的研发,具有学术和应用价值。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