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受凉后发热一月余,一停药发热就复发病例分析-2

2022.2.05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要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

 

IE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为发热、新发心脏杂音。目前IE的诊断主要根据改良的Duke标准,强调需根据临床表现、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主要标准:(1)血培养阳性:两次不同的血培养均为IE的典型致病菌(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K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社区获得性肠球菌而无原发病灶);或非上述细菌但与IE一致的微生物持续性血培养阳性(持续性阳性定义为相隔>12小时的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或首末次血培养相隔时间>1小时的3次血培养全部阳性、4次全部阳性)。(2)单次血培养阳性为贝氏柯克斯体或I相IgG滴度>1:800。(3)超声心动图发现IE的阳性表现:①赘生物;②心脏脓肿;③新发生的人工瓣膜裂开。(4)新发生的瓣膜反流。次要标准:①易患因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吸毒成瘾。②体温>38℃的发热。③血管损害征象:大动脉栓塞,脓毒栓塞性肺梗死,真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损伤等。④免疫异常征象: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出血点及类风湿因子。⑤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未能达到主要标准要求;或与IE一致的活动性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证据。确诊需满足下列3条之一:①符合2条主要标准;②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3条次要标准;③符合5条次要标准。疑似诊断需有下列2条之一:①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1条次要标准;②符合3条次要标准。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发热伴血象、炎症指标升高,病程中抗感染有效,但停药后很快复发,考虑存在抗感染疗程不足的可能,总体上支持感染性发热的诊断。虽然筛查了常见的感染部位,但感染灶始终不明确,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特别警惕隐匿部位的感染,尤其是IE、肝脓肿、腹腔脓肿、牙龈脓肿等。

 

该患者伴有胸闷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但急诊心脏B超检查无明显赘生物的发现,误导了我们的诊断,所以当辅助检查和临床表现不符时,不能盲目相信辅助检查诊断,必要时须进行复查。建议对心脏B超初步检查结果为阴性而临床仍疑诊IE的病例在5-7天内进行复查。有研究发现经胸心脏B超的敏感性为40-66%、特异性为94%,而经食管心脏B超的敏感性为90-100%、特异性为90-100%。当心脏B超不确定时,心脏CT和核素成像等辅助成像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IE的1年死亡率高达30%,其核心问题是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为:(1)杀菌剂;(2)联合应用;(3)大剂量;(4)静脉给药;(5)长疗程:一般为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需6-8周或更长。出现以下情况需手术干预:进展性瓣膜和组织损伤、感染难以控制、栓塞高危人群。

 

本例患者血培养阴性,病原暂不明确,临床上对其使用了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目前新兴的检测手段如二代测序将有助于我们进行精准治疗。患者病程中出现进展性瓣膜和组织损伤,手术指针明确,最终经过内科抗感染和外科瓣膜置换而痊愈,这提示IE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参考文献:

[1] Wang A, Gaca JG, Chu VH.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Review. JAMA, 2018, 320(1):72-83.

[2] Cahill TJ, Baddour LM, Habib G, et al. Challenges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J Am Coll Cardiol, 2017, 69(3):325-34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 10 ): 806-81.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