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牛!苏州大学这位硕士生第一作者在Nature发文

2018.11.03

  最近两周,国内很多高校都在Nature、Science及Cell上发文,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涵盖了生物医学、材料、化工等多个领域,引发学界的关注。

  上述几篇论文中,来自苏州大学研究团队发表的Nature论文显得比较独特。其独特之处就在于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只是一位刚刚毕业的硕士生,在NSC级别论文中,非常少见。

  苏州大学最新发表一篇Nature,硕士是一作

苏州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最新Nature论文

  2018年 10月24日,由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鲍桥梁教授(原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李述汤院士、李绍娟博士、马玮良硕士、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Pablo Alonso-González教授以及CIC nanoGUNE Rainer Hillenbrand教授合作,以苏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撰写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上发表。具体的作者信息如下:

  根据苏州大学新闻网的报道,本文共有三个共同一作,分别是苏州大学马玮良、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Pablo Alonso-González和苏州大学讲师李绍娟。

  其中排名第一的马玮良本科、硕士都毕业于苏州大学,本科毕业于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2011-2015),硕士毕业于该校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物理学专业(2015-2018)。他攻读硕士期间一直致力于新型二维光电材料的光学性质的研究,这篇《Nature》见刊于他刚刚毕业不久,可见其成果应该是诞生于读研期间。

  另外,排名第三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绍娟是该院讲师,北大毕业的博士。通讯作者鲍桥梁,是该院原特聘教授,现为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副教授。此外的共同一作Pablo Alonso-González、通讯作者Rainer Hillenbrand都是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

  这篇论文展示了鲍桥梁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院官网评论称:“该工作主要介绍了鲍桥梁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在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研究发现被压缩的纳米光场在天然的各向异性二维材料α相三氧化钼中会沿着特定的方向传播,并且具有超长的寿命,为构建新型平面光学器件以实现低损耗的信号处理和光热能量管理以及高灵敏的生物化学传感等开辟了新的通道。”

  国内研究生培养质量越来越高

  在国内,硕士生甚至是本科生发表论文并不稀奇,有的甚至在读研期间发表很多篇SCI,但是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比较少见。苏州大学马玮良同学硕士期间能够以一作在Nature发文,想必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非常难得。

  这件事情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了包括苏州大学在内的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在快速提高。无论是从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平台、人才队伍,还是近几年的科研成果,都可以看出。

  据悉,论文的主要完成机构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从2008年建立以来,已投资近2亿元,构建了五大实验平台。研究队伍中核心研究人员33名,均具有海外或境外研究经历,其中包括多位院士、长江、杰青等级别学者。顶尖的科研平台加上顶级的科研队伍,为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在提高。除了苏州大学硕士生马玮良外,近几年很多国内重大科研成果中,均有研究生的贡献。越来越多硕士生和博士生能够独立或参与发表顶级期刊论文,也说明国内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提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