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液质联用的质谱发展史

2022.2.15

  早在19世纪末,E.Goldstein在 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 正电荷粒子,随后W.Wein发现正电荷 粒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这些观察结果为 质谱的诞生提供了准备。

  Joseph John Thomson

  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于1912年由 英国 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1906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研制成功;到20世纪20年代,质谱逐渐成为一种分析手段,被化学家采用;从40年代开始,质谱广泛用于 有机物质分析;1966年,M.S.B,Munson和F.H. Field报道了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CI),质谱第一次可以检测热不稳定的生物分子;到了80年代左右,随着快 原子轰击(FAB)、电喷雾(ESI)和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MALDI)等新“软电离”技术的出现,质谱能用于分析高 极性、难挥发和热不稳定 样品后, 生物质谱飞速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前沿的热点之一。由于具有迅速、灵敏、准确的优点,并能进行 蛋白质序列分析和 翻译后修饰分析,生物质谱已经 无可争议地成为 蛋白质组学中分析与鉴定肽和蛋白质的最重要的手段。

   质谱法在一次分析中可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将分离技术与质谱法相结合是 分离科学方法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如用质谱法作为 气相色谱(GC)的 检测器已成为一项标准化GC 技术被广泛使用。由于GC-MS 不能分离不稳定和不挥发性物质,所以发展了 液相色谱(LC)与质谱法的联用技术。LC-MS可以同时检测糖肽的位置并且提供结构信息。1987年首次报道了 毛细管电泳(CE)与质谱的联用技术。CE-MS 在一次分析中可以同时得到迁移时间、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因此它是LC-MS的补充。

  在众多的分析测试方法中,质谱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同时具备高 特异性和高灵敏度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普适性方法。质谱的发展对 基础科学研究、国防、航天以及其它工业、民用等诸多领域均有重要意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