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PBPs与革兰阴性菌的相互关系介绍

2022.7.11

  革兰阴性菌因其外膜蛋白较薄,因而膜的穿透能力变化较大。而膜孔蛋白通道非常狭窄,能对大分子及疏水性化合物的穿透形成有效屏障,外膜屏障使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固有耐药性,且多数革兰阴性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是青霉素结合蛋白各种亚单位编码基因突变导致PBPs构象改变,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构象改变的PBPs结合力下降而耐药。外膜屏障与β-内酰胺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即通透性降低的作用可使有效的酶灭活系统加强。外膜通透性降低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主要由于出现膜孔蛋白缺陷株、多向性突变、特异性通道的突变或脂质双层改变等。近年来,外膜通透性降低而出现的耐药性已越来越多,如绿脓杆菌等引起的严重感染主要是因为抗菌药物对细菌外膜蛋白显示低通透性所致。对于PBPs必需含量发生变化或缺失、与抗菌药物的亲和力降低、细菌产生缓慢结合的PBPs、诱导性PBPs的出现,即不依赖β-内酰胺酶的存在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这种由PBPs介导的耐药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比革兰氏阴性菌中更常见。因此,革兰阴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PBPs改变的关系不如革兰阳性细菌明显和重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