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黄颡鱼体色变异研究获新突破

2017.3.28

  黄骨鱼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名特养殖品种之一,因其肉质细腻,少细刺,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黄颡鱼变色(俗称“香蕉鱼”)事件屡屡发生,且在养殖后期病害频发。据调查,作为黄颡鱼的主要生产区,广东出现体色异常的黄颡鱼占了个体总数的10%—15%。体色异常,视觉上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导致其收购价远低于行情价,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而引起黄颡鱼体色变化的原因,近年来一直是困扰业界的一个技术难题。

  日前在广州举办的首届国际水产动物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和首届国际水生态系统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论坛上,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饲料组负责人、广东省碧德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许国焕研究员首次介绍,该企业在黄颡鱼体色变化的研究中已初步掌握一些调控办法,为破解“香蕉鱼”难题带来了希望之光。

  “鱼粉中有毒、有害物质(如组胺),对养殖黄颡鱼的体色变化有重大影响”,许国焕说,“高组胺含量饲料会诱导体色正常的黄颡鱼体色发生变异,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合成减少,体色发生白化,并引起组织器官的病理损伤”。

  据许国焕介绍,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探究组胺引起黄颡鱼体色白化机制及造成机体损伤机理的基础上,目前已初步筛选得到数种对组胺损伤有效修复的调控剂,将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开发出系列产品,有望改善养殖生产中鱼类体色出现变异和病理损伤的现状,推动水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以“精准、健康、环保”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水产动物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和首届国际水生态系统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论坛,由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广东省科学院主办。国内外知名水产专家、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相关企业等200多人出席大会。会议从水产动物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以及水生态系统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两大主题出发,分别就水产动物营养代谢机制与调控、新型环保饲料与水产品安全、新型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开发与利用和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水产养殖与水环境安全等六个专题进行讨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