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Science:表观遗传学的“神秘花园”

2014.3.07

  许多研究者都在探寻各种复杂性状背后的遗传学基础。然而,大家往往忽视了天然表观遗传学变化为表型带来的多样性。表观遗传学突变发生在DNA序列之外,将其与DNA序列突变区分开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本期Science杂志上Cortijo等人向人们展示,表观等位基因( epialleles)与拟南芥两个复杂性状的可遗传突变有关。表观等位基因是指,DNA序列相同但甲基化模式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数据表明,表观等位基因对可遗传的复杂性状有着重要贡献,是达尔文进化机制的基础之一。

  研究人员将具有DNA甲基化缺陷的突变株ddm1与相应的野生型拟南芥杂交,建立了独特的表观遗传重组自交系epiRIL。动物中的DNA甲基化会经历广泛的消除和重排,与之不同的是植物基因组中的DNA甲基化可以世代相传。

  此前的研究显示,在epiRIL群体中存在广泛的性状差异,例如株高、果实大小、果实数量、开花时间、萌发率、以及对细菌感染的应答等。这些DNA甲基化差异造成的多样性,类似于自然界中出现的可遗传多样性。

  不过当时人们还不清楚,epiRIL中的DMR(甲基化存在差异的区域)是否足够稳定,能否经受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Cortijo等人成功利用DMR甲基化状态的遗传图谱,对两个高度可遗传的复杂性状进行了连锁分析,即开花时间FT和主根长度RL。他们鉴定了三个开花时间QTL(数量性状位点)和三个主根长度QTL,而这些QTL的叠加效应可以解释他们观察到的大部分表型差异。研究显示,epiRIL中的表观等位基因至少可以稳定存在八代,而且能够影响可观察到的表型。

  Cortijo的研究依赖于人工诱导形成的表观等位基因,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应用于野生的拟南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ortijo等人对138种野生拟南芥进行了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并将鉴定到的野生DMR与epiRIL中出现的DMR进行比较。他们发现,epiRIL中大约有30%的DMR也存在于自然界中。这样的重叠说明,这些位点可能是一些“遗传性缺失”现象的原因。研究人员还指出,在自然界种群中有相当多的等位基因突变是DNA甲基化造成的。(尽管无数科研人员在经年累月地进行研究,但人们还是未能找到许多性状背后的遗传因素,这一现象被称为“遗传性缺失missing heritability”。)

  表观等位基因可能受到环境诱导而形成,并帮助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虽然还缺乏足够的证据,但这种可能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下一步可以首先确定,环境是否能够影响天然表观等位基因的发生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