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原发性胃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2022.1.01

患者男,67岁,反复头晕、胸闷1.5月余,排黑便1周。查体:腹软,左中腹部稍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平扫CT示胃大弯胃壁局部明显增厚,呈不规则肿块状突入胃腔,CT值约24~36HU(图1A);增强动脉期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CT值约53~69HU,内见血管走行(图1B);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CT值约50~68HU(图1C),胃浆膜面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考虑胃癌并周围浸润。

 

行全胃切除术,术中见胃体近胃底大弯侧53mm×42mm肿块,质硬,穿透浆膜层,胃周多组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嗜酸,核偏位,细胞异型性显著,可见散在分布的黑色素颗粒(图1D);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HMB45(+),Melan-A(+),S-100(+),PD-L1(70%弱+),Ki-67(70%+)。病理诊断:(胃体)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

 1632960338372392.png

讨论

 

MM 约占恶性肿瘤的1%~3%,多发生于皮肤、眼部、鼻腔、肛门等富含黑色素细胞的部位。胃肠道黑色素瘤多为转移瘤,原发性胃MM 极为罕见。胃MM 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及消瘦等。本病CT表现无特异性,本例CT显示胃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突入胃腔,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胃浆膜面及周围脂肪间隙有浸润改变,提示恶性肿瘤;而胃壁柔软、形态不僵硬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典型MM 呈MR 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部分肿瘤无黑色素成分或合并出血时信号表现复杂。

 

本病需与胃癌、胃腺瘤、胃间质瘤和淋巴瘤等鉴别诊断:


①胃癌彻底破坏胃黏膜导致黏膜中断,易发生液化坏死或溃疡,密度多不均匀;受累胃壁固定、僵硬,常侵犯胃周围组织,邻近边界不清;CT增强动脉期强化明显;


②胃腺瘤多见于胃窦部,肿瘤基底部有蒂,表面黏膜光滑;


③胃间质瘤呈肿块形生长,少见破坏胃黏膜;有腔外生长倾向,易坏死囊变;血供丰富,增强后病灶多渐进性持续强化;


④胃淋巴瘤胃壁弥漫性增厚,密度均匀,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无明显外侵征象,常伴多个区域淋巴结肿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