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报告揭示技术创新为何难促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2013.11.20

banquan5.jpeg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占据着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龙头地位,在研发和创新实力上他国难以望其项背,甚至差距不断拉大。然而,每年从研发和创新领域涌现出的大量技术成果,却没有为美国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回报和促动。近年来,世界市场上出现的许多新技术产品,如锂电池技术、太阳能技术等,尽管原始创新均来自美国,但最终形成产品并占领世界市场的却不是美国企业。对于“美国创造,外国制造”的尴尬局面,专家学者众说纷纭。麻省理工学院(MIT)组织众多领域专家,在深入调研和进行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费时两年,对此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令美国人堪忧的高技术制造业

  尽管美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仍然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但近年来面临海外竞争的压力加大,所占世界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占世界高技术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98年的34%下降到2010年的28%。

  令美国人担忧的不仅仅是高技术产值所占份额的下降,更为重要的还有技术失窃和就业岗位流失的问题。MIT认为,在海外生产新技术产品和市场化,面临技术成果遭人剽窃的风险,因为在生产加工和根据市场反馈改进技术的过程中,技术秘诀很容易让人学习和掌握,为培养竞争对手创造机会。此外,如果造就大量就业岗位和中产阶级的本土制造业不能从技术创新中获得有力支持,那么,制造业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不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反过来将制约研发投入,阻碍创新。

  导致研发成果与国内市场化脱节的主要因素

  目前,源于加州硅谷、德州奥斯汀和马萨诸塞州剑桥地区等研发中心的新技术成果,大多流向世界各地,成为产品创新的技术源泉,而流向美国本土企业进行生产和商品化的很少。美国多数中小企业为产品更新而进行的技术创新只能靠自己。

  MIT在其刚刚完成的最终研究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技术发明人和企业寻求海外合作伙伴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为企业提供最佳资源配置机遇的同时,也为美国新技术研发成果向海外转移创造了条件。“技术拥有者和企业家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技术使用者和拥有者)进行联系,从而能够始终占据最新技术前沿,而不必在乎合作者是否在国内还是国外。”如苹果、高通和思科等美国著名企业,尽管它们几乎将所有的产品生产线放在了海外,但公司的主要利润仍然可以来自美国国内。

  此外,制造业产业链不健全和职工培训体系匮乏,也是造成创新成果难以在美国国内转化的诱因。MIT机械工程学副教授波纳西思指出,与人工成本相比,产业供应链不健全,已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说,随着中国等制造业大国人工成本的上升,美国在人工成本上的劣势不断缩小,但在许多领域(如太阳能组件的生产),由于没有健全的产业链,极大制约着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建立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已经成为振兴美国制造业的关键所在”。

  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奥斯特曼介绍说,在美国,一般只有大公司才提供培训,随着小型公司的增加,职工获得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少。他认为,如若没有大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有一定技能的工人,期望制造业回归是不现实的。

  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搭建桥梁

  为振兴美国制造业,在过去4年里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如税赋优惠、创新金融市场、修改贸易规则、改革教育体系和移民管制等。但MIT的研究人员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技术成果如何在本土实现市场化的问题。

  MIT“美国制造”项目负责人苏珊娜·伯格教授指出:“生产在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生产不仅可以将技术成果商品化,而且可以向技术研发者反馈市场信息,是及时沟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有机联系的桥梁。”

  为此,她在“美国制造”研究报告中提出,要尽快构建合理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技术成果本土转化、就近转化的良性机制,“将技能、资金支持、前期竞争性研发、供应、设施和知识等生产企业需要,但自己难以全部解决的要素融合起来。”她认为,目前在美国的某些地区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关键是将这些共同的资源整合起来,并合理加以利用,减少技术拥有者和生产企业的风险与成本,才能促进技术成果本地转化和市场化的进程。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