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多所高校设信访专业 校方称信访选修课很受欢迎

2014.12.11

  在沈彦看来,MSW专业808个学时的信访领域的专业实习,不仅让她了解熟悉了信访的基本沟通技巧、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她打开了一扇求知与研究的大门,知道了原来信访是一门学问,在信访领域,有太多问题需要被关注和研究

  今年9月20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国际交流中心正在召开的公共政策年会上,2014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彭聪,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另一位导师——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张宗林。

  亲切、和蔼,是彭聪对张宗林的第一印象,“和想象中官员的样子不太一样”。

  彭聪是中国政法大学危机管理专业“中国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方向(简称信访方向)的第一名学生,也是目前唯一的学生。与其他专业方向的同学不同,彭聪有两位导师,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永理,另一位就是张宗林。

  “双导师制是政法大学信访教学的一个创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翟校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翟校义介绍,中国政法大学信访方向的设立离不开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信访研究中心)的推动。“张宗林主任提出倡议设立信访方向,政法大学觉得确实符合社会的需求,很快就开始运作了。”

  信访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25日正式获得批复成立,是全国信访系统成立的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现代理论与信访实践交汇的前沿研究平台。张宗林是信访研究中心的创办人。

  刚刚过去的11月,信访研究中心迎来了它的5周年生日,也迎来了3个“好消息”。

  据信访研究中心主任郑广淼介绍:“我们为中宣部做的关于‘社会信访人的心理动态调查分析与研究’课题,最近获得了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和主管副部长的批示,并且已经作为内参报给中央领导。这是对我们研究中心的一个认可。”

  “另外,我们刚刚获得了第十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北京市最高级别的政府奖。”郑广淼说,“我们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虽然5周年我们没有搞大的活动,但是对于我们研究中心来讲,这3件都是挺大的事情。”张宗林说。

  5年来,推动信访领域的人才培养也是信访研究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信访研究中心的推动下,信访教育培训逐渐在各高校铺展开来。

  信访教育多地萌芽

  中国政法大学并不是近年来唯一一家设立信访研究方向的高校。

  2012年9月,北京城市学院设立了国内首个经教育部认可的具有正式学历学位的“信访与社会矛盾冲突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简称信访方向),信访研究中心全程参与了该研究方向的专业教学工作。至今,该专业方向已持续招生3年。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该信访研究方向设在MSW(Master of Social Work,即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之下。学生的培养方式分为定向委培与非定向培养两类,以在职信访领域工作人员身份报考且被录取的纳入定向委培,以普通社会人员身份报考且被录取的纳入非定向培养。

  为此,信访研究中心与北京城市学院共同编撰了全国首套信访与社会矛盾冲突管理方向的研究生教材。该套教材共6本,分别为《信访学概论》《中国信访史研究》《高级信访工作实务》《信访法制》(分上、下两本)和《冲突与危机管理》。

  今年7月,北京城市学院第一批信访方向2012级的12名学生均已顺利毕业,取得硕士学历学位。2013级信访方向在读研究生有24人。2014级已确定的信访方向定向委培在读研究生8人。

  张宗林介绍,北京联合大学也要开设信访与社会管理法务的硕士研究生方向,明年9月,将会迎来第一批学生。

  除了以上三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也正在积极研究设置本硕博连读的信访与社会矛盾冲突领域的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在信访研究中心的推动下,天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西南大学等在本科教学中也分别设立了信访课程。

  “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置了‘信访法制’的本科选修课,每次全校都有70至80人选修,很受学生欢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红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

  “这门课程,由我们的副校长陈小君教授、李栋副教授和我一起授课,由法学院设置,依托于我们和北京市信访研究中心共同成立的‘中国信访与社会稳定研究中心’而建立。”

  “课程涉及相关信访法律制度、信访矛盾的处理技巧,顶层宏观设计等多方面内容。”张红说,“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信访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社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有兴趣的同学学习后,对于在未来的工作中处理相关的问题会很有帮助。”

  “在很多大学里,一些老师首次走上讲台自己讲授信访课程,他们也感觉到这个课程对于人才培养,对于让学生更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社会矛盾、社会状况,都非常有好处。”张宗林说。

  “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设置了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我们研究中心和政法大学还正在力争推动这个研究方向到明年成为一个专业。当然,变成专业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成功了,会对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张宗林表示。

  毕业后多数留京

  北京城市学院为全国首个信访硕士研究方向提供了讲台。在此之前,也曾有学校在本科专业下设置了信访方向。

  2009年,沈阳大学就开设了本科生“法学专业信访方向”。但由于信访在我国行政和司法治理当中的敏感性以及对信访工作有无学术研究价值的争议,一时间,使这个被封为“首个”的“信访专业”卷入了舆论的漩涡。

  一段时间的热议之后,沈阳大学的信访专业方向悄无声息了。据媒体报道,这个信访方向在连续招收了2009级和2010级之后就停止了招生。

  再向前追溯,也曾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大学在法学专业下增设信访方向的相关报道。但这个信访方向的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落实,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如今看来,曾经的两例信访专业教育的尝试,都是开始时风风火火,之后很快就难以为继了。

  据媒体报道,沈阳大学信访方向停招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就业”。

  如今,北京城市学院2012级的学生已经毕业,他们是否曾面临就业问题?

  “截至今年10月的就业去向统计,12名学生中有3名公务员,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名村官,另外3名分别去了国企、NGO、出国留学深造。并且,有9名同学都留在了北京。”北京城市学院MSW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姒鹭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可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从事了行政管理类的工作,也都是自己找的工作。他们都非常努力,很出色。”姒鹭说。

  沈彦是2012级信访方向毕业生中的一名,也是班长,她现在就职于北京市某基层政府,从事信访相关工作。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我自己的了解,我们班和我一样,学信访毕业以后还从事信访工作的,还有一位同学,她在一家国企里负责相关的工作。”

  “毕业的时候,我也想报考信访系统的公务员,但是同时满足社工专业和应届毕业生要求的公务员职位几乎没有。”沈彦说,“我就报考了北京市的基层公务员。”

  “11月正式入职,参加完培训之后,组织根据我的专业背景,安排我从事信访工作,现在还在进行工作交接。”沈彦说,“虽然之前没有想到能从事信访工作,但现在我很适应,有种专业对口的感觉。”

  尽管沈彦做信访工作仅一周时间,她还是感觉到了之前对信访的专业化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比如,领导曾让我看信访的答复意见书,我提议需要在末尾处加上‘如不同意本答复意见,可在30日内向上一级提出申请复查;如放弃申请复查,本答复意见会成为最终的答复意见’。这就是信访学的课程里交给我的。”沈彦说,“我也可以直接上手使用信访系统内部网站开展工作。”

  在沈彦看来,MSW专业808个学时的信访领域的专业实习,不仅让她了解熟悉了信访的基本沟通技巧、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她打开了一扇求知与研究的大门,知道了原来信访是一门学问,在信访领域,有太多问题需要被关注和研究。

  这种思维方式与社会中部分人对于信访的认知和惯性思维并不相同。在实际的基层工作中,有些信访工作扮演的就是“传达室”“收发室”的角色,有些信访工作人员是居委会大妈或一些老年人担任,有些是由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兼任。

  “当时主要考虑到信访制度是咱们国家比较独特的制度,国内又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信访专业研究方向,再加上当时国内信访的形势比较严峻,而咱们的信访干部队伍专业素质还需要提升。”郑广淼说,“所以,我们就考虑是不是需要在信访队伍干部人才培养方面做一些工作”。

  学校的“M宝贝儿”

  2011年10月,北京城市学院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在此之前,矛研中心已经与北京城市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学校设置了研究分中心。在双方的合作努力下,很快,北京城市学院就设置了“信访与社会矛盾冲突管理”的研究方向。

  据郑广淼介绍,此时,北京市信访办也作出了一个承诺,在该方向的研究生录取时可以对信访领域工作人员有所倾斜。

  与此同时,有想要报考此硕士专业的北京市信访工作人员也开始了积极准备,然而,鉴于该硕士专业方向需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的统一考试,信访领域在职人员需要边工作边准备考研复习,时间紧张,第一年并没有信访领域在职工作人员被录取。

  和沈彦一样,第一批12名硕士研究生均是在调剂过程中经过严格考核被北京城市学院的MSW专业录取的。

  入校后第一学期,学校并没有让学生们马上选择研究方向,而是需要进行200个学时的“社会工作认知实习”,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习地点。

  沈彦选择了信访研究中心,在她看来,200个学时并不长。“这个时间可能也只够刚刚了解一个单位的工作情况。”

  本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沈彦,研究生转而学习社工专业信访方向,似乎也是缘分的安排。沈彦一直觉得国际贸易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巧合的是,在本科实习阶段,她被分配进入一家国企的“拆迁小组”工作。

  实习过程中,她发现,她非常喜欢和形形色色的、有着不同诉求、不同表现的人接触。“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但是和他们接触我一点都不觉得烦,反而觉得很有意思。”沈彦说。

  这段实习经历在沈彦心中种下了对“拆迁”疑问的种子,她很想知道,拆迁矛盾产生的原因、案例、好的解决方法究竟是什么,于是她选择了信访研究中心作为实习地点。

  据姒鹭介绍,北京城市学院MSW专业教学非常严格。课程在实习单位也设有实习督导老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写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做实习总结,老师还会为学生进行实习评分。

  “那段时间真的很累,我们住在北京城市学院的航天城校区,在北五环外。每周都有三四天需要进城实习。实习的时候,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六点钟必须出门,才能赶在上班时间之前到单位。每天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就有5个小时。”沈彦回忆说。

  不过,沈彦觉得这样的实习很有必要。她认为,研究生阶段很多专业书籍可以自己去看,“如果我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信访,连信访的具体工作都不知道是怎么样的,连来访是什么也不知道,是没有办法进行专业研究的”。

  北京城市学院还为这些MSW研究生们成立了导师组进行集体培养。每位同学都有3位导师,分别是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和成长导师。学校非常重视MSW学生的培养,有的老师还会把他们称为“M宝贝儿”。

  相比专业型硕士,“双导师制”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并不常见。中国政法大学对首个“中国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方向的彭聪实行的“双导师制”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

  “因为学术界的老师对于信访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所以,培养这个方向的学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张宗林教授写过很多专业论文,他是位很有学术品位的政府官员。”翟校义说。

  “如果双导师的创新能有利于培养好信访方向的学生,有利于学问的发展,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实行。”翟校义说。

  彭聪第一学期在集中学习危机管理的专业课程。由于是今年危机管理专业唯一的一名学生,他有两门课都在享受老师一对一授课的优待。

  这个学期,彭聪已经见过张宗林教授3次,张老师也给了他一些信访课程教材等书籍,让彭聪先自学,打好基础。

  彭聪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还享受了更多的课堂外学习的机会。11月底,彭聪就接到了信访研究中心的通知,听奥地利专家关于“用法治规范社会冲突”的讲座。“他有更多接触实践和理念的机会。”翟校义说。

  信访硕士

  虽然,彭聪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然而,巧合的是,他的父亲也曾经涉及信访工作,从小对于信访工作的耳濡目染,让彭聪对于危机管理和信访研究充满了兴趣。

  在第一个学期的认知实习之后,北京城市学院社工专业的学生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此时的沈彦已经培养起对信访方向的研究兴趣。

  “我很想知道,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究竟集中在哪儿,应该怎么解决,能给我们一些怎样的启示。”带着这样的疑问,沈彦选择了信访方向。

  北京城市学院的信访专业课程在第三学期才会有所涉及,“信访学研究”“中国信访史纲”是信访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MSW其他方向的同学也可以选择信访方向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2013级信访方向的同学这个学期正在学习这些信访课程。与2012级的情况不同,2013级信访方向的学生全部来源于北京市信访领域的在职工作人员,共24人,这些学生的培养性质是定向委培,相关工作单位也会出资以奖学金的形式覆盖或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

  为此,北京城市学院与北京市信访办还相互协调,将每周的周五、周六确定为在职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时间。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周一到周四仍保持正常工作,工作时间计入学校的专业实习课时。周五的上课时间,也算入工作时间。

  “北京市信访办曾专门发文支持我们报考这个课程,学习充电,继续深造。”2013级信访方向学生王靖华说,“不过,我们的工作还是需要同事帮忙分担一点。”

  王靖华告诉记者,信访领域内部继续就读MSW深造的以“80后”为主,一方面他们多是本科毕业,刚刚工作没几年,仍想念着校园,希望能继续读书学习;另一方面,他们的家庭负担还比较小,也能较快地拣起书本,还拥有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的能力。

  很多年龄更大一些的老员工可能也想就读这个硕士课程,但毕业较久,或需要照看孩子老人等,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考试。

  “70后”赵小梅是北京城市学院2014级信访研究方向的学生,在学校里,她是王靖华的“师妹”,可是在单位里,她是王靖华不折不扣的“前辈”。

  姒鹭介绍说,北京城市学院2014级MSW专业非定向学生有34人,信访方向定向委培学生共有8人,之后非定向培养的学生可以自愿选择研究方向。

  已经离开大学校园十多年的赵小梅,一直渴望能继续充电学习。顶着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她复习考研,并通过了英语、政治和专业考试,被北京城市学院录取,学习MSW专业。

  赵小梅从事了多年的信访工作,选择北京城市学院的MSW课程,源于她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趣。“我想学一些新的东西。”赵小梅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第一学期紧张的工作和学业,让赵小梅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社会工作实务等领域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她的思维被拓宽,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处理问题。

  按照沈彦的话来说:“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带给我的是一种情怀。”

  “在进入社工专业学习之前,我看到弱势群体,我可能不会想太多。现在,我会去自然思考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现状,应该怎么帮助他们。”沈彦说。

  而这种“行公益、好怜悯、存谦卑之心”的社工思维和情怀,也被沈彦带到了信访的实际工作中。在校实习期间,除了在信访研究中心实习,沈彦还曾在北京市教委信访办接待来访,也曾在北京市信访办的办信处办理来信。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