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20届全国分子光谱会分会-原子光谱新技术及应用

2018.10.21

  2018年10月21日讯,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开幕式暨40周年庆典在青岛举办(相关报道:庆祝中国光谱40年 构建中国光谱新时代)。在第一天的大会报告之后(相关报道:古人学问无遗力 今有分子光谱百家鸣),组委会也安排了精彩分会报告。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原子光谱新技术及应用分会场的全程报道。

会议现场

厦门大学 杭纬教授

  厦门大学杭纬教授带来了题为“进场增强原子发射光谱”的精彩报告。杭纬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显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高数值孔径物镜,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研究现状和近场技术在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最后杭纬教授总结道:首次将无孔针尖近场增强溅射激发源与发射光谱分析系统结合,搭建近场针尖增强发射光谱(NFE-AES)分析系统,验证了增强效应;对比气压条件可获悉在真空下可获得更高的信号强度、更优的谱线分辨;开展定量分析实验,极小的剥蚀量使得LOD受限,最低可实现光请分析的元素浓度在5%左右;表征铝镀层样品的剥蚀弹坑,获得了弹坑直径约650nm的弹坑对应的光谱信号;对非导电样品进行表面金属膜前处理可实现STM趋近,成功分析集成电路芯片上的AI布线并获得830nm的横向分辨率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汪正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汪正研究员带来了“便携式高通量液体阴极辉光放点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构建及其应用于环境金属元素检测。”的精彩报告。汪正研究员讲到便携式光谱仪的构建有助于大气环境下工作,且设备功耗低(<100W)并且可激发大部分元素。便携式光谱仪的构建思路:结构简单;无需雾化器;分析元素范围广;可多元素同时分析;检出限可达ng•mL-1-μg•ml-1。最后汪正研究员做出研究结论:SCGD是测定溶液样品中痕量元素的一种有吸引力的定性分析来源。将气体采样引入到SCGD-AES系统(HG/PVGSCGD-AES)中,不仅拓宽了其分析元素的能力,而且扩展了SCGD与其它气体引入技术结合用作雾化器的潜力。

珀金埃尔默公司 娄彦强博士

  珀金埃尔默公司娄彦强博士带来了题目为“环境中微观污染物的迁移监测与生物摄取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精彩报告。娄彦强博士谈到了大气微颗粒,水质中微塑料,无机污染物等的污染建立微观污染物对环境健康和人类健康的监测分析方案的重要性及红外显微化学成像可检测出物质中微观污染物的含量成像。

中国海洋大学 李雁宾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李雁宾教授带来了题目为“环境样品汞的形态分析:有机汞分析新方法的开发及同位素示踪方法在汞环境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李雁宾教授表示目前汞污染是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存在乙基汞等有害物质。李雁宾教授说到: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控制水环境汞风险的关键;自然环境分子转化关键过程(速率和机制)研究是其重点和难点;多稳定同位素示踪和稀释技术应用可显著提高分子转化过程速率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后经过研究现开发出一种基于苯基化衍生-吹扫捕集-填充柱气相色谱(OV-3)-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有机汞形态分析方法,适用于环境生物、沉积物、和水体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同时测定,且具有较好的抗环境介质干扰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俞进教授带来了题目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的信号稳定性和基体效应”的精彩报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在性。俞进教授说到当前定量分析依旧是LIBS技术的软肋,当然这并不妨碍定量分析对LIBS技术的期待,因为其可控制实验信号起伏,增强测量的可重复性,使之更为精确;控制基体效应,增强测量的可靠性和LIBS设备而的通用性使其更为准确。俞进团队经试验还得出以下几点结论:LIBS设备的监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测量的可重复性;样品的简单制备有助于基体效应的控制;人工智能应用于LIBS光谱的处理还有很大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沈杏博士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沈杏博士带来了题为“ICP-OES用于NA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及前驱体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的精彩报告。沈杏博士在报告中讲到离子类电池比容量高,平均电压高,结构稳定性好,空气稳定性好,潜力巨大。经前驱体表征及烧结产物元素测定等手段分析后得出结论对于FNM111前驱体而言,在设计共沉淀条件下,三种元素可以实现共沉淀,确认洗涤过程已经完成,且得到近似球形的形貌;对于NFNM烧结过程中Na含量的明显缺失,可归咎于碳酸钠的部分挥发,且由此可重新校准该产品烧结时碳酸钠的“纯度”。以实现钠含量的准确加入;利用ICP结果指导烧结过程,发现当Na含量较高时可以得到纯相的O3结构,且在预设Na/M=0.95(实为0.80)下得到最高的比容量,为120mAh/g

武汉大学 何蔓副教授

  武汉大学何蔓副教授带来了题目为“微流控芯片-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分析”的精彩报告。何蔓副教授谈到细胞分析的难点:细胞样品量极小;元素及其形态含量极低;细胞基质复杂;要求方法不影响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存在形态;未知形态需要辅以生物质谱等技术进行识别。何蔓副教授还谈到等离子体质谱(ICP-MS)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后经过固/液相萃取等技术研究后得到结论:将基于液滴的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整合在微流控芯片上,建立了芯片LPME -ETV-ICP-MS新方法,具有检出限低、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适用于细胞中痕量元素的分析;液滴微流控芯片-时间分 ICP-MS为单细胞分析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可用于细胞摄入纳米粒子行为差异的研究;今后将继续开展单细胞中痕量元素、元素形态分析以及含金属纳米粒子细胞毒性的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朱振利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朱振利教授带来了题目为“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器的研发”的精彩报告。朱振利教授讲到水质重金属污染,原子光谱可应用于对重金属检测。经过对APGD元素、APGD-AES固体样品进行一系列实验分析后得出结论:APGD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重金属检测仪:低功耗、低气体消耗,具备良好的激发性能;可适于多种重金属、非金属元素的检测;气体调控增敏。

厦门大学 王秋泉教授

  厦门大学王秋泉教授带来了题目为“细胞和细菌的元素质谱分析”的精彩报告。王秋泉教授分享了细胞计数ICP-MS元素标记手段、单个细菌细胞分析、非天然D-丙氨酸在肽载细菌细胞壁中的代谢表征、ICP-MS计数单个细菌细胞的计数等一系列科研进展。

山东省科学院 范萍萍博士

  山东省科学院范萍萍博士带来了题目为“土壤磷形态的反射光谱特征”的精彩报告。范萍萍博士首先讲到土壤磷形态的反射光谱特征的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生产多为分散经营,传统实验室分析方法需要大量采样和进行繁琐耗时的前处理,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且现代农业需要信息化采集技术;基于光电比色法的土壤养分速测技术虽然已经成熟并被推广应用,但试剂配制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购置成本较高,且测试时间最快也需要2H。后经土壤磷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等一系列研究后创新性且直观的测定了各磷形态的反射光谱并消除了提取剂的影响。范萍萍博士团队提取了各磷形态的特征波长,综合了各磷形态的特征波段且使用特征波段建立了全磷的光谱模型。范萍萍博士最后谈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征波长不都显著且研究中受限于光谱仪本身的技术指标。

四川大学 侯贤灯教授

  四川大学侯贤灯教授带来了题目为“基于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分析”的精彩报告。侯贤灯教授谈到元素分析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体积小、功耗低、便携、可野外作业的小型化仪器成为了现场分析的主要需求。后经团队研究后得出PD可作为OES的激发源,用于样品处理的钯反应器等科研进展。


文章提到的专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