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是疾病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方法,随着医学和检测手段不断发展,体外诊断的精准性、灵敏性不断提高,但仍有众多痕量核酸和蛋白对高灵敏检测方法提出严苛要求,例如重大精神疾病诊断、肿瘤早筛、病原筛查、伴随诊断等。近年来以数字PCR(dPCR)和数字ELISA(dELISA)为代表的单分子计数带来了数字化分子诊断的革命,实现了单分子绝对定量,可比传统PCR或ELISA灵敏度提高1000倍,在遗传病、病原体、癌基因检测等分子诊断领域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需要开发新型的分子及免疫高灵敏技术,其技术核心是高通量的阵列化微流控芯片。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微纳系统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天准课题组在快速化微液滴生成和高密度颗粒阵列方面取得进展。在前期仿生猪笼草超滑表面研究基础上,课题组创新性地将仿生表面微流控用于新型dPCR和dELISA所需的高通量阵列化,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fast Microdroplet Generation and High-density Microparticle Arraying Based on Biomimetic Nepenthes Peristome Surfaces为题发表在表界面领域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深圳先进院研究助理彭智婷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吴天准为通讯作者,研究员陈艳为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