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改善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接触,离子液体大有可为

2021.3.16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件,锂离子电池(LIBs)受到了人们的持续关注。当前,安全性差、能量密度低等问题,是LIBs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LIBs中,相比于液体电解质,固态电解质(SEs)表现出了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离子迁移率。其中,无机SEs在室温下表现出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强度,理论上将其应用于LIBs中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当前研究却发现,实际结果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有研究表明,在电解质与电极界面上的寄生化学/电化学反应,可能是影响LIBs性能的关键所在。在诸多无机SEs中,锆酸镧锂(LLZO)凭借着其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宽电化学窗口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LLZO硬且脆的力学特性,意味着电极之间的接触势必被限制,会严重影响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之前有将LLZO进行掺杂修饰的研究,取得了不错效果。除此以外,引入导电聚合物层,同样是一种有效实现电解质-电极亲密接触的方案。离子液体(ILs)凭借其热稳定性高、电化学窗口宽等特征,具有取代LIBs领域常用的碳酸酯电解质的潜力。德国赫姆霍兹研究所的Maximilian Fichtner课题组选用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与N-丁基-N-甲基吡咯鎓氟磺酰亚胺盐

  (Pyr14FSI)离子液体混合物作为电解质(ILE)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电解质与LLZO兼容性良好,最终获得的LIBs稳定性与容量均得到了一定提升。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