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尿十一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021.5.12

试纸条的最低检出限如下:   

酸碱度(pH)反映4.5~9.0范围变化   
蛋白质(PRO)neg(<0.25~0.3g/L,或<25~30mg/dl)   
葡萄糖(GLU)norm(<2.8mmol/L,或<50mg/dl)   
酮体(KET)neg(乙酰乙酸<0.86mmol/L,或<5mg/   
dl,丙酮<6.89mmol/L,或<40mg/dl)   
尿胆原(UBG)norm(<17μmol/L,或<1mg/dl)   
胆红素(BIL)neg(<8.55μmol/L,或<0.5mg/dl)   
亚硝酸盐(NIT)neg(<0.03mg/dl)   
白细胞(LEU)neg(<25/μl)   
红细胞(ERY)或隐血neg(<10/μl)   比重(SG)随机尿1.005~1.030,晨尿1.015~1.025   
维生素C(VTC)<0.6mmol/L(<10mg/dl)   
*neg:阴性;norm:正常   

【临床意义】见相应手工方法检查项。         

尿量(UV)   
【参考值】   
1.多尿:24h尿量>2.5L为多尿,可因饮水过多,特别是饮茶、咖啡及服用利尿剂或静脉静脉输液所致。病理性多尿主要见于糖尿病的溶质性利尿、尿崩症、以及各种原因所致早期肾浓缩功能障碍。   
2.少尿:24h尿量<0.4L为少尿,见于脱水血浓缩、急性肾小球肾炎少尿期、休克及急性心功能不全等。

尿液酸碱度(U-pH) 
【参考值】6.0(范围4.6~8.0之间) 
【临床意义】 1. 受影响大,强酸性尿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强碱性尿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2. 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给予酸碱负荷后因不能排酸(Ⅱ型)或回吸收碱(Ⅰ型),使尿不能达到应有的酸度而呈中性或弱碱性。

尿比重(U-SG) 
【参考值】1.015~1.025(范围1.003~1.035)  新生儿:1.002~1.004 
【临床意义】尿比重的高低随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而异,病理情况下还受蛋白、尿糖及细胞成分等影响。尿比重的数值可粗略地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尿蛋白质(U-Pro) 
【参考值】 
1. 定性试验:阴性(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蛋白试带法) 
2. 随意一次尿:0~80mg/L 
3. 24h尿蛋白定量:20~80mg/24h (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丽春红S法、邻苯三酚红钼法) 
【临床意义】 
1. 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称为蛋白尿,蛋白尿定量时蛋白质>100mg/L或>150mg/24h 
2. 肾小球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2g/24h。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 肾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1g/24h。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镉、铋)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等。 
4. 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等。
5. 溢出性蛋白质: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生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出现本-周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常见肌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出现肌红蛋白尿。 
6. 生理性蛋白尿:因各种体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而导致的蛋白尿。
包括
①功能性蛋白尿,指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所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
②立体性蛋白尿,因直立体或腰部前突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直立若干时间后尿蛋白(2+)~(3+)。

尿本周蛋白(B-J Pro)定性 
【参考值】阴性(加热凝溶法、电泳法)。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某些淋巴瘤、白血病、肿瘤骨转移、骨肉瘤、骨软化症亦可见阳性。

尿糖测定(U-Glu) 
【参考值】 定性试验:阴性 定量试验:初生儿   <1.11mmol/L(<20mg/dl)      儿童    <0.28mmol/L(<5mg/dl)      成人    0.56~2.8mmol/24h(100~500mg/24h) 0. 1~0.8mmol/L(2~15mg/dl) (葡萄糖氧化酶法) 换算系数:mmol/L×18.02=mg/dl,mg/dl×0.0555=mmol/L mmol/24h×180=mg/24h,mg/24h×0.00555=mmol/24h 
【临床意义】增加见于糖尿病、肾糖阈减低。

尿沉渣镜检(US-Mi)

 红细胞 
【参考值】 混匀一滴尿    0~偶见/HPF 离心尿      0~3/HPF(平均每高倍视野0.4~1.0个)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混匀男性0~12/μl,女性0~24/μl 
【临床意义】离心尿红细胞≥3/HPF为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结核等。

白细胞 
【参考值】 混匀一滴尿   0~3/HPF 离心尿   0~5/HPF(平均每高倍视野0.6~2.1个)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混匀尿男性0~12/μl,女性0~26/μl 
【临床意义】增多主要见于性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炎及肾脓肿等。

上皮细胞 
【参考值】 鳞状上皮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无 
【临床意义】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时可多见移行上皮细胞并伴有较多白细胞。急进性肾炎、肾小和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利尿期、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

管型 
【参考值】老年人、激烈运动后、发热、麻醉后偶见透明管型。 
【临床意义】 
1. 透明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及肾动脉硬化、充血性心功能不全。 
2. 细胞管型: 
 (1)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此外肾梗塞、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时也可见到。若管型中红细胞全部溶解则称为血红蛋白管型。 
 (2) 白细胞管型提示肾脏有细菌性炎症,如急性盂肾炎。 
 (3)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见于妊娠子痫,重金属或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 
3. 颗粒管型:根据其颗粒的粗细又进一步分为粗或细颗粒管型,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时易见到。 
4. 蜡样管型:肾病严重时见到,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病变时。 
5. 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期。 
6. 宽大管型:即肾衰竭管型,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

尿中有形成分定量计数 
【参考值】 1.Addis计数法: 管型      (0~5)×103/12h(0~5000个/12h尿) 红细胞     (0~5)×106/12h(0~50万个/12h尿) 白细胞(含小圆上皮细胞)(0~10)×106/12h(0~100万个/12h尿) 2.1h尿中有形成分计数: 红细胞:男性<30000个,女性<40000个,     小儿(2~7岁)<82000个 白细胞:男性<70000个,女性<140000个,     小儿(2~7)<87000个 
【临床意义】肾小球肾炎时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均增多,但以红细胞和管型为主;肾盂肾炎时以白细胞增多为主。

尿酮体检查(U-KET) 
【参考值】阴性(Rothera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痫、禁食过久及全身麻醉后。

尿隐血试验(U-OB) 
【参考值】阴性(化学法、单克隆抗体法) 
【临床意义】 
1.阳性见于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寒冷性血红蛋白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注异型血、药物引起的溶血(如磺胺类、非那西丁、喹啉及砷中毒等)。 
2.阳性还见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如阵发性肌红蛋白尿症、“行军性”肌红蛋白尿症、子弹伤、挤压伤、电击伤及痉挛、肌肉萎缩、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动脉阻塞、心肌梗塞。

尿胆红素(U-BIL) 
【参考值】阴性(Harrison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硬变、肝炎。

尿胆原(URO)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即呈阴性)(Ehrlich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贫血、疟疾、严重烧伤所致黄疸肝细胞严重受损。

尿胆素(URB)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Schlesinger法)
【临床意义】同尿胆原。

尿亚硝酸盐(U-NIT) 
【参考值】新鲜尿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泌尿系大肠埃希菌属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

尿乳糜试验(U-CHY)
【参考值】阴性(苏丹Ⅲ染色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丝虫病,腹内结核或肿瘤,腹部创伤或手术,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及肾盂肾炎等;妊娠、包虫病、疟疾等也偶可引起阳性。

尿卟啉及卟胆原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卟啉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