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PM2.5空气监测流程比高考还严 市民自测不科学

2012.11.06

banquan20.jpeg

  市民参观监测仪器

  昨日上午,由大学生、白领组成的东快“市民记者团”,走进福州市区PM2.5紫阳监测站,观看PM2.5监测全过程。站内逛一圈下来,不少“市民记者”感慨,空气质量监测流程比高考还要严。

  上周,本报以及“@东南快报”官方微博发出征集读者参与“市民记者团”的活动后,便受到数十名热心读者的关注。

  昨日一大早,十名幸运网友组成的“市民记者团”,启程前往PM2.5紫阳监测站一探究竟。他们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白领、商人,年龄都不超过30岁,但都是福州环保关注者。

  上午10时许,福州市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余华也来到紫阳监测站,为大伙现场讲解站内奥秘。

  “这个好像一门‘大炮’,还是不锈钢的。”大学生小沈对站内的一个装置很感兴趣。

  “这就是长光程接收仪,发射器设在对面200米外的楼顶。”余华介绍,“发射器发射出疝气光束,给这边的接收仪,凭借不同的污染因子对光束有不同的吸收作用,就能测算出身边空气污染物的浓度。”

  别看这些装备都露天放置,但对周边环境要求也很严格。“不能抽烟、不能在此处生火或是做饭,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干扰它们对周边空气质量检测。”余华表示。

  除此之外,本报此前报道过的“空气自动站”等监测站场地内的不少装备都引起大伙围观。

  市民有备而来专家解答忙不过来

  在参观之余,有备而来的“市民记者团”成员们,还准备了一大堆问题向专家求解。监测数据是否会与感受脱节?

  “目前的监测点位所监测数据,是否会存在与市民感受脱节?”大学生小张问。余华表示,目前仅东部新城、五四北的郊区空气质量与监测数据稍有差异,但极其细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测点过于集中在市区,还不够全面。目前新区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中。

  市民自测PM2.5不科学

  经商人士许先生表示,自己曾使用一种便携监测工具自测过PM2.5,他希望专家能对市民自发监测准确度有个合理的认定。

  对此,余华说,民间有很多类似手机的便携监测设备,多用光谱对PM2.5进行监测,从市民此类做法可见他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但由于便携监测工具使用具有即时性、局部片面性,所以测出来的数据不具代表性。“一般不建议市民这么做。”蓝天白云下空气未必好

  市民张先生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空气好不好,基本靠眼看鼻子闻,路上车多就会感觉灰尘扑面,鼻子干涩。那么PM2.5作为新国标中的一项,能否会被市民感观所察觉?”

  对此,余华的解释是“几乎不可能”。PM2.5粒径非肉眼能完全辨认,就算蓝天白云也不一定就说明空气质量好,PM2.5是否超标还是需要专业仪器监测。“一旦市民可以用视觉、嗅觉感知福州PM2.5浓度时,空气质量早已严重超标。”

  为扩大监测范围,福州计划在金山、五四北及东部新城等区域增设PM2.5监测子站。目前仓山城门、福州二十九中这两个市级监测点已经进入试运行。昨日,福州市环保局通过本报邀请市民,为新区监测点位推荐“落脚点”。监测站无辐射,无噪音,不会干扰市民正常生活。但在推荐时,市民应考虑推荐点位四周不能有明显的遮挡,且位置不能太偏僻,以便合理反映周边半径四五公里以内的空气质量状况。

推荐
关闭